今年,疫情和缺芯并没有阻挡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步伐。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280.7万辆,同比增长190.2%,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到了15.0%。其中,1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为19.9%,而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在11月达到了33.2%,不仅大幅高于整体市场水平,且再次刷新了其在乘用车中的市场占比。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整体增速走强,但内部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也为一批自主车企带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从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前十的厂商来看,进入这一榜单的外资品牌车企仅特斯拉一家,其它均为中国本土车企。其中,比亚迪以超过9万辆的单月销量一骑绝尘,登顶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厂商排名之首。今年1-11月,比亚迪旗下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50.5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25.6%。这一较为突出的市场表现,无疑对比亚迪近期市值的攀升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除比亚迪外,小鹏汽车、广汽埃安、理想汽车等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呈现倍数增长,其中,小鹏汽车今年前11个月销量已经突破8.2万辆,同比增长3倍之多;理想汽车仅凭一款车型理想0NE,今年前11个月销量达到了7.6万辆,同样表现不俗。蔚来汽车11月销量为10,878辆,虽然没有进入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前十的行列,但其前11个月的销量也接近了8.1万辆,超越大部分自主品牌车企。由此来看,现阶段“蔚小理”在新势力车企中依旧稳居第一阵营,这也使得其有底气与一众传统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一决高下。
在传统品牌中,如果将现阶段销量突破10万辆的比亚迪、长城、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等视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头部阵营,那么紧随其后的车企如吉利、奇瑞、长安等则可以视为自主新能源乘用车的“腰部力量”。
吉利汽车旗下新能源车今年前11个月销量为6.5万辆,占吉利汽车总销量的5.56%,这一渗透率水平远低于新能源乘用车整体渗透率水平。目前,吉利旗下的纯电动产品主要集中在几何和极氪两大子品牌中,由于极氪仅有一款量产车型,且批量交付不久,对其贡献量有限,所以吉利现阶段的纯电动车型销量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何品牌。数据显示,几何品牌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仅为1.2万辆,这一数据放在整个纯电动市场不算突出。
近几年,吉利持续在混合动力领域发力,旗下产品覆盖PHEV、HEV和MHEV 48V领域。这一多样化的技术路线符合行业发展大趋势,但在混合动力领域,吉利目前缺乏较为走量的明星产品。
长安和奇瑞目前各自均拥有新能源子公司,虽然长安推出了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维塔,但由于该品牌现阶段还没有量产车交付,所以不在本次讨论的范围内。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长安新能源乘用车前11个月销量为6.6万辆,占长安汽车总销量的5.9%;奇瑞新能源乘用车前11个月销量为7.8万辆,占奇瑞总销量的10.5%。从这一占比来看,两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前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对长安汽车来说,其现阶段较低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也突显了阿维塔诞生的紧迫性。
自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采用多技术路线布局
今年,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整体走高,其背后的技术路线也值得探讨。
盖世汽车通过梳理主流车企在华的电气化发展路线得出,大部分传统自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均采用BEV为主,PHEV为辅的技术路线,如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等;新势力车企的技术路线布局则是以BEV为主,增程式混动(REEV)为辅。
主流车企在华电气化路线布局,信息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混合动力产业报告》
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BEV批发销量为231.3万辆,同比增长193%;PHEV累计销量为49.4万辆,同比增长177.6%。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BEV和PHEV两种类型新能源产品今年以来均呈现倍数增长,其中,尤以BEV增长最快。
在BEV领域,现阶段销量表现较为突出的自主车企有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和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今年之所以在BEV领域取得较大增长,主要是因为五菱宏光MINI EV在纯电微型车领域表现比较强势。比亚迪采用纯电动和混动并行的发展路线,在BEV领域,秦PLUS EV、汉EV、海豚等车型表现较为亮眼。比亚迪官方提供的11月销量数据显示,汉EV 11月销量突破万辆,是首款月销破万的纯电动中大型轿车车型,海豚上市近三个月来销量持续攀升,11月销量达到了8809辆,在BEV领域展现出爆款潜力。另外,长城汽车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增量主要来自于欧拉品牌,未来,随着高端新能源品牌沙龙进入量产交付阶段,其在纯电动市场中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比亚迪DM-i平台产品优势,图源:盖世汽车研究院《混合动力产业报告》
在PHEV领域,比亚迪在自主车企中一枝独秀。得益于DM-i超级混动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比亚迪在PHEV领域涌现出一批明星车型,如秦PIUS DM、汉DM、宋DM、唐DM等。截至今年11月,比亚迪今年累计已经售出22.8万辆PHEV车型。
国内乘用车电气化占比预测,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指出,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施,排放法规逐步趋严,而发展混动技术对汽车产业低碳化有重要作用,比如,搭载PHEV或REEV的车辆节油率可达60%-95%,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接下来会应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7年混动市场销量将达到236.1万辆,总占比达到23.4%。
良好的技术储备是保证未来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的关键,不过,放眼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更为激烈的竞争。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仅剩五年窗口期
正是得益于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超预期增长,业内对其未来的增长持乐观态度。据中汽协预测,今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500万辆,渗透率将超过20%。
新能源汽车的高度发展,也为整车企业和相关配套供应商提供了发展机遇期,目前,国内外整车企业、电池和芯片供应商等均加紧布局,持续提升产能,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就整车企业而言,除了自主车企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推出新品牌外,外资和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也开始提速,就连一向保守的日系车企,如丰田、本田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动化品牌。ALL IN电动化,已经成为整车企业布局未来市场的共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合资车企会在明后年集体发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激烈竞争期,未来五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竞争也会愈发激烈,届时新能源领域的末位淘汰赛也将来临。
换句话说,随着合资车企大规模进军新能源市场的时间临近,留给自主品牌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对于现阶段在新能源领域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的自主车企来说,其更应该意识到向新能源方面转型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