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用车的舆论场上关于氢燃料VS锂电的路线之争,几乎没停过。
前有马斯克炮轰氢燃料电池是智商税,后有日本丰田更加积极的充值。
21年11月的上海进博会上,日本丰田Mirai第二代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首次在中国亮相,最大续航里程达850km,让不少车迷开了眼界。
随着当下双碳目标的推进,氢能在国内也逐渐热起来。
由于锂电池有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载货量少的短板,而氢燃料电池的强项正好可以补齐。因此,国内将氢能在交通上的应用重心放在了载量大、距运长的商用场景,比如公交车、物流车、重型卡车、轨道交通。
全国重型卡车的销量每年在一百万辆以上,按20万一辆算,单是柴油车升级换代,轻轻松松千亿级市场规模,目前中国重汽、陕汽重卡、上汽红岩、江铃重汽都在加速布局。
轨道交通也正在取得跨越式进展,2019年底,全球首条商业运营的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线,在佛山高明正式投入运行。2021年10月29日,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动机车正式上线试运行。
该机车设计时速达80公里/时,满载氢气可连续运行24.5小时,平直道最大可牵引载重超过5000吨,相较内燃机车每万吨公里将减少碳排放约80千克。
作为该领域领军人物,也是日本丰田在轨道交通的唯一中国合作伙伴,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维荣教授告诉虎嗅,团队2008年起在国内最早开始从事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应用研究,2013年研发了全国首辆氢燃料工程样机“蓝天号”,2016年研制成功世界首列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并示范运行,时至今日,与中车联合研制的氢燃料混动机车正式产品化。从样机升级到工程应用,机车的工艺、可靠性、使用寿命都有本质提高。
陈院长表示,过去十多年,氢能的轨道应用一直在科研阶段徘徊,直到最近,技术才真正迈入窗口期,氢燃料动车也有望在明年面世。
双碳热点可能使氢能迎来史上首次产业爆发,尤其是铁路运输,应用氢能的经济效益是实际存在的,即便脱离国家补贴,也具备市场竞争力。拿有轨电车举例,传统电车带了接触网,还有进站快充设备,如果换为氢燃料电池,就可以省掉线路跟充电站的成本,总投资算下来能便宜10%,全寿命周期来看,维护也更简单,运营成本也会降低。
对于“从商到乘”的拓展和“氢VS电”之争,陈院长认为,锂电车虽然发展更成熟,但产业链首末两端是高耗能高污染,且未来大面积铺开会对电网形成压力和冲击。氢燃料车虽然更清洁,也不依赖于电力系统,但技术和配套还远不能支撑乘用车自如应用,现在并不是关注的最佳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