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厦钨新能计划在宁德加码三元材料 拟投资超24亿元新建7万吨产能

2022-08-26 11:10:16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为迎合市场需求,紧跟公司战略步伐,本次计划在宁德基地新建CD生产车间,并通过设备采购安装实现新增年产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宁德基地将达到年产95000吨的产能。”

由于磷酸铁锂可以同时应用于动力和储能领域,因此增速拔得头筹。但伴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市场对磷酸铁锂领域存在产能过剩担忧。

每经记者 赵李南 每经编辑 梁枭

8月24日,厦钨新能(SH688778,股价126元,市值379亿元)公告称,计划在宁德基地投资建设新增年产7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厦钨新能产能扩张迅速。2021年厦钨新能正极材料销量7.2万吨,此次计划在宁德扩张的7万吨产能意味着,公司产能或再上台阶。

此外,正极材料分化较为明显,目前市场对磷酸铁锂产能过剩存在担忧,而对高端三元材料的发展向好基本达成一致预期。

计划在宁德新建7万吨产能

“因公司高性能三元材料产品销售需求增加,公司海沧、三明、宁德、海璟四个生产基地均处于满产状态,当前高性能三元材料产品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厦钨新能表示。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24.5亿元,资金来源为自筹,计划于2025年8月投产。

“为迎合市场需求,紧跟公司战略步伐,本次计划在宁德基地新建CD生产车间,并通过设备采购安装实现新增年产7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宁德基地将达到年产95000吨的产能。”厦钨新能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厦钨新能产能扩张步伐较快。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钴酸锂生产量约4.5万吨,同比增长32.21%;三元材料生产量约2.7万吨,同比增长64.54%。

而此前厦钨新能公告的项目有海璟基地3号、6号、9号厂房项目,预计2022下半年有3万吨三元材料投产,2023年下半年再有3万吨三元材料投产。另外,厦钨新能已经在四川基地启动了首期磷酸铁锂项目。

对于此次在宁德投建7万吨项目,厦钨新能表示:“本项目有利于公司新能源材料做大做强,进一步巩固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头部地位。本项目的建设是公司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夯实核心竞争力及拓展行业市场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符合公司未来整体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提升行业地位和抗风险能力,增强综合实力。”

正极材料分化明显

据GGII(高工锂电)研究,正极材料主要分钴酸锂(LCO)、三元材料(NCM、NCA)、磷酸铁锂(LFP)及锰酸锂(LMO)。其中,钴酸锂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等数码领域;三元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少数数码领域;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锰酸锂材料主要应用于低端数码、锂电自行车及少数低成本的商用车领域。

GGII统计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为77万吨,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130%,三元材料同比增长51%,锰酸锂同比下滑43%,钴酸锂同比下滑20%

今年上半年,由于数码市场低迷,钴酸锂市场表现较差,厦钨新能的相关数据也符合整体市场状况。2022年上半年,厦钨新能累计锂离子正极材料销量为4.02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三元材料销量为2.15万吨,同比增长91%;钴酸锂销量为1.87万吨。

“钴酸锂方面,受3C消费类市场整体滞涨的影响,整体需求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厦钨新能称。

由于磷酸铁锂可以同时应用于动力和储能领域,因此增速拔得头筹。但伴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市场对磷酸铁锂领域存在产能过剩担忧。

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磷酸铁锂规划项目超过300万吨;2022年1~7月有近50个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投扩产项目,涉及磷酸铁产能606万吨,磷酸铁锂产能674万吨,远超2025年市场需求。GGII认为,2021年国内磷酸铁锂产能接近97万吨,加上今年新增产能释放,预计年底将达到300万吨,磷酸铁锂材料产能过剩已经迫近。

而针对三元材料,市场主要看法是,高端三元材料仍然稀缺。容百科技(SH688005,股价109.21元,市值493亿元)此前在投资者调研时针对三元材料产能问题时分析称,高镍三元材料的生产门槛较高,目前未出现恶性竞争现象。随着新电池体系的研发,高镍三元在未来仍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会保持产能的高增长。

持有类似看法的还有贝特瑞(BJ835185,股价63.8元,市值465亿元),公司此前表示:“高镍三元未来有很大增长空间。基于对未来市场需求预期,公司于去年与SK on及EVE合作建设年产5万吨高镍三元项目,保证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及质量,以满足合作客户对公司正极材料的需求。”

责编: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