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力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访全国政协委员、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03-07 09:23:43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能源转型任务更加紧迫。能源电力行业如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的同时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您最关心的能源电力行业议题是什么?是否带来了相关的提案?

杨洪明:我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研究,在前期走访调研中,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重点关注能源电力行业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更好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确保能源安全。二是在湖南省内,面对无油、缺煤、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如何在保障全社会能源电力供给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我带来了三个与能源电力行业相关的提案:一是关于统筹做好能源保供与绿色转型,二是关于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三是关于推动长江流域绿色新型岸电系统建设。

记者: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您认为能源电力企业特别是电网企业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助力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

杨洪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新能源本身所具有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须我们进一步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力,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首先,要推动电力系统管理层面的创新。在电源建设方面,不光要关注供给侧集中式电源建设,还要因地制宜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等资源,实现分布式能源区域集群互补协同调控,提升电力供应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同时,要加快特高压等跨区跨省输电通道建设,进一步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强化电网统一调度运行,增强全国整体保供能力。

其次,要推动电力系统核心设备的创新。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储能设施,目前,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的成本依然较高,需要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最后,要推动市场交易机制的创新。比如通过完善分布式资源市场交易机制、健全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规则等手段,更好促进新能源消纳,激励市场主体自发配置储能资源,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记者:您刚刚多次提到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这一产业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更好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洪明: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目前,新型储能在发挥能源保供作用、市场秩序规范、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对此,我建议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优势,坚持以“新能源+储能”为主要应用方向,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路径,加快推动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强化市场管理,通过政策实施、市场交易及价格机制等手段,加大“新能源+储能”模式推广力度;二是夯实安全基础,加快健全储能安全及储能消防管理机制,提升从装备制造到建设运营的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安全水平;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建立储能行业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形式,加快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记者: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技术领域进入“无人区”。您认为能源电力行业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技术创新、解决发展难题?您对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有何建议?

杨洪明:整体来看,在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精细化、精准化方面,中国电力行业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技术攻关。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我们积极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合作,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低碳运行与市场交易、低压配电系统故障监控与保护控制、空间天气活动引发的电网防灾减灾问题等开展科技攻关,更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作为具有行业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近年来与能源电力领域骨干企业、知名高校及社会团体加强交流合作,强化技术攻关,连续攻克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我认为国家电网公司应该进一步发挥行业引领力、影响力、带动力,为高校和上下游企业搭建更加广阔的技术合作平台,更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介绍: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能源转型任务更加紧迫。能源电力行业如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的同时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

责任编辑:zhy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