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储能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行业热情被引爆。2023年以来,整个产业显得更加躁动,在产能、人才、市场等各个维度全面发力,竞争也越发激烈。
作为行业媒体,储能之音在与业内人士的沟通中,大家无一例外地提到行业的火爆和内卷。所有从业者都希望在这个新兴赛道淘金,但也被行业的滚滚洪流裹挟。
置身事内,个体从业者的故事和看法,最能生动而详细地呈现产业的真实状态。近期,我们和两位从业者聊了聊,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想法:
刘捷 38岁 某企业市场开发负责人
今年是我入行的第9年,也算是一名行业老兵了。最开始,我从南方一家电池企业入行,做海外市场的开发,陆续在美国待了两年时间。当时,公司几乎没有考虑过做国内市场,一是不挣钱,二是行业比较混乱。
后来,国内市场慢慢起势,公司也组建了国内市场的开发团队,我的职位是项目经理。
过去9年来,在海外和国内,我陆续接触和负责过研发、售前、售后和验收等,对产品和产业的认识比较深入。
这两年,储能产业高速发展,行业又火又卷。
储能算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现在,企业都在抓紧在储能业务上的投入,人才变得很稀缺,特别是储能电池、PCS、电力电子的人才难寻。哪怕是从业2-3年的都很难找。
我是部门负责人,在招人的时候,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很夸张,主要是认知夸张,工资要得夸张。
比如,一些人从业2-3年,在一些小公司里已经负责一部分板块,讲自己负责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实际上,他都是公司来运作的,他所说的项目,看起来亮闪闪的,可能背后还有资本炒作夸大的情况。
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这些人对行业的认知还远远不够。但是,他能讲出一些内容,找到匹配的厂家也并不难。因为行业发展实在太快了,人才缺口大。
再看我们这些相对资深的从业者,变化也很大。为适应行业高速发展的节奏,公司架构上也会做快速调整,各个厂家储能业务板块变换频繁。随着公司架构的调整,比较资深的人流动也很大,很多跳槽到其他公司担任高层,年薪翻番。还有一些人出去自己单干。
现在,大家都说储能发展得如火如荼,如果站在未来看,现在的如火如荼也只是初始阶段,行业还是野蛮生长的状态。
我关注产品比较多,有时候会梳理一下各家的产品。其中,有个指标,叫可用电量率。对于这个指标,大家的认识都不同,不同厂家使用的计算公式都不一样。不知道是厂家故意这样标,还是真的不懂。这样,大家很难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招投标的情况也比较乱,可以说是鱼龙混杂。
现在项目验收,大多是直流侧验收。而电站的实际性能,应该是从交流侧来验证的。比如,储能系统容量是20MWh,中间经过一充一放,产生各种损耗,实际放电是18.5MWh。而且,不同温度效率不同,不同海拔的功率也是不一样的。
在国外,储能电站验收,都是从交流侧验收。如果你跟客户提直流侧验收,人家都会觉得你是外行,不会跟你合作。而且企业还有可能受到处罚。
但是,国内储能电站往往是为满足强制配储需求,盈利问题还没解决,考虑到成本压力,实际利用率又比较低,包括业主和投标方在内,大家对这些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不排除有的储能企业是真的不懂。
整体来看,行业对储能电站的认知还是在提升。以前,项目几乎都是从直流侧验收,现在,交流侧验收的情况占到25%的份额。这说明,储能电站的实际利用率在提升,尤其是电网侧的电站,在湖南这样电网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储能电站在真正的使用。
有时候,业主投建200MWh的项目,标书说明是交流侧验收。各家投标方案就不一样了,我们家报208,有的企业报210,有的报205,还有的企业会直接报200,并信誓旦旦承诺自己可以做到目标容量。
事实上,关于如何核算储能电站充放电效率和功率,还没有统一标准。听说包括鉴衡、华为和阳光电源等在内的单位正在起草相关标准。
因为没有标准,大家又有市场竞争的需求,现在,对于同一项目,大家的配置都各不相同,甚至是有些天马星空,价格战打得猛,所以很乱。
过去几年,好像我们经常提储能元年,储能的春天来了。实际上,喊了这么多年,大家还是赔本赚吆喝的状态。现在,从量上看,春天真的来了,只是没想到春天刚到,行业竞争就像烈火烹油一样。
这段时间,碳酸锂价格下降得厉害,很快传导到我们这个环节,大家的报价,可以说是血拼。前些日子,国电投新疆博乐50MW/200MWh项目,居然爆出1.08元/wh的低价,整个行业都有些震惊。
很明显,大家都是为了尽快抢占市场份额,业内有个说法,2025年前,行业会经历一轮洗牌,行业格局基本上就奠定了。这样倒推的话,窗口期也就2年多了。
资本对储能市场的关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你看,一些企业甚至把广告打到了电梯里、机场的广告牌上,老板甚至亲自担当代言人。我觉得,这完全是为了吸引投资,或者是背后有资本推动。
在我看来,如果想从别的行业快速切入储能,同时有以往品牌和渠道能力的话,可以尝试挑战户储。因为是C端产品,只要有渠道,产品可以铺开,品牌打好就行,而且利润率也高。大储的话,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还是要谨慎些,这个热闹不能随便凑。
敏真 36岁 行业媒体从业者
其实,我今年才正式进入储能行业,在行业垂直媒体做内容运营。以前也在能源行业媒体工作,但做得是比较宏观层面的内容。
坦白讲,选择这份工作,我还是有一些期待的:一是储能行业大火,前景广阔,希望自己能跟着行业成长起来。这个成长甚至是包括创业层面的。
二是希望能实现职业转型。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了,我想尝试新媒体的运营,还想做产业研究,从以前宏观层面下沉到行业。储能行业对价格、政策、产品关注比较多,挺适合做研究的。
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进入储能行业。因为做内容,跟储能企业的沟通挺多的,也算一个行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储能的确火起来了。我认识的媒体人,以前在互联网、财经、科技媒体,现在很多都开始关注储能。跑来沟通有哪些行业会议、哪些企业,行业发展趋势等等内容。
还有以前认识的咨询公司,主要从事云计算、企业服务等方面的咨询工作。他们想出一份数字化转型的报告,也希望从能源行业切入,最好结合到一些储能企业,希望我能介绍一下情况。
人的流动,最能反映一个行业的热度。近期,我接触到的采访对象中,就有3位公司高层是从其他公司挖过来或跳槽过来的。在行业群里,还有人发过招聘广告,储能公司副总职位,年薪100-120万,本科学历,要有“五大六小”的人脉。
媒体圈的人也经历了一波流动。比如,同样都是跑储能行业的记者,在不同公司间轮换了一圈儿。据我了解,无论是36氪,还是虎嗅,还是能源行业垂直媒体,大家都在加大在储能行业的投入,都在招一些储能口的记者。
一次,客户给我看了他手机里加的储能公号,他说加了得有50个左右,轻轻一划,长长一列。
我有一个感觉,大家谈论起储能的时候,好像就是,如果你不进入这个行业,就要错过了一个时代。
储能行业给人的感觉就是卷,涵盖到方方面面。虽然做内容,我也能明显感觉到卷。比如,大家关注政策比较多,能源局一个新政策出来,媒体都一窝蜂地抢发,发布的时间甚至比官方公号还要早。这样的节奏和氛围下,我也不可避免地有些焦虑,考虑怎么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个行业挺惨烈的,价格战一轮猛过一轮,大家都在赔本赚吆喝。我想,这与大环境有关,经济景气度不是很高,其他行业增量有限,难得有个好赛道,各路人马和资本涌进来,一些化工的、食品的,或者服装公司都跨界进来。
大家最诟病的是,很多企业没核心技术,或者是技术能力不够强,以系统集成商身份杀进来,他们往往价格战打得最狠,扰乱整个行业节奏,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大家对价格战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打。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说,现在,就看谁的资金弹药足,要足够能扛,能扛过这段时期。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黎明到来,那就是电力市场足够完善。随着电力市场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储能电站从晒太阳进入到实际运行的状态。各家产品和技术的优劣,就一目了然了。投资运营商也会更看重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而不是初始投资。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底什么样的企业会成长起来。脑子里跳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时间复利。你想想看,一些企业已经在储能或者是储能相关的领域扎根了10多年,甚至20年,技术积累非常深厚。当风口出现的时候,机会不属于他们,会属于谁呢?
一些新晋的企业,在窗口期,可能会凭借资本或者资源运作占据一定市场地位。但是,热潮退去后,大多数可能都会被淘汰。
你看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前十的排名,这两年的变化和波动是比较大的,正好反应了行业竞争激烈的程度。像阳光电源这样的企业,它比较稳定,就是靠着20多年在电力电子技术上的积累。他们发布了一套“干细胞电网技术”,这都来源于技术的积累和对行业的理解。
同理,对个人也是一样的。一些人,在行业里已经默默工作很多年,在储能还没任何声响的时候就进入行业。当行业火起来的来时候,机会本该就最先属于他们。
考虑到这点,我就平静多了,也不太关注行业的嘈杂了。我想,自己到底希望从这个行业和工作中得到什么?那就是从单纯写稿转型到产业研究。当Chat GPT来踢饭碗的时候,不至于太慌乱。
新闻介绍:
2022年,储能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行业热情被引爆。2023年以来,整个产业显得更加躁动,在产能、人才、市场等各个维度全面发力,竞争也越发激烈。作为行业媒体,储能之音在与业内人士的沟通中,大家无一例外地提到行业的火爆和内卷。所有从业者都希望在这个新兴赛道淘金,但也被行业的滚滚洪流裹挟。
责任编辑:文涛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2023-04-17 07: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