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3万家储能企业,无缘再见2025的春天

来源:储能   发布时间:2025-02-25 09:15:28

用物极必反这个词形容当下的储能行业显得格外的恰当。目前,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总数已经飙升至29万家之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仅在 2024 年这一年,新成立的储能企业数量就接近9万家,占比高达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然而,在这看似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目前处于注销、吊销、撤销、清算、停业、歇业等异常经营状态的储能企业数量,已经累计超过了3万家。也就是说3万家储能企业,无缘见到2025的春天。

万亿狂欢后的“血色价格战”

莱特定律在储能行业上演了最残酷的版本——产能每翻一番,价格就下探一截。截至2024年底,中国储能电芯产能达750GWh,但全球出货量仅266GWh,产能利用率不足35%。更疯狂的是,2025年规划产能已突破2800GWh,足以满足未来5年全球需求。

河北保力新的退市,敲响了产能泡沫的丧钟。这家曾以52亿元收购沃特玛的明星企业,跨界储能后连续三年亏损超5亿元。2024年5月,其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退市机制。退市前夜,其仓库里堆积着价值1.8亿元的电芯,但市场报价已跌破0.4元/Wh,仅为其成本的60%。

跨界玩家黑芝麻集团的溃退更具戏剧性。黑芝麻的储能梦始于2022年。当时,储能行业正值风口,欧洲电价飞涨、订单爆棚,赛道热度空前。黑芝麻看准时机,迈出了跨界的第一步,高调宣布投资35亿元建设磷酸铁锂储能基地,试图跨界新能源实现转型。然而,多年过去,黑芝麻的储能蓝图却始终未能落地。2024年初,面对投资者的质疑,黑芝麻解释称:“2023年下半年储能电池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正在优化工厂规划,调整投资规模,以确保生产工艺的先进性。”但仅仅几个月后,黑芝麻便宣布“暂缓项目建设”。这一决定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家食品企业,黑芝麻在储能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储备和行业经验。其规划的18GWh产能虽宏大,但在技术迭代迅速、规划产能暴增的储能行业,缺乏竞争力的产品难以打开市场。

资本退潮,从“疯狂输血”到“断臂求生”

2024年的资本寒冬,让储能行业见识了什么叫“飞得越高,摔得越惨”。大量储能相关企业IPO终止,一级市场融资额同比下滑42%,曾经挥舞支票簿的资本方,如今只愿为技术颠覆者买单。  

号称“欧洲宁德时代”的储能明星企业Northvolt申请破产,撕开了资本神话的伪装。Northvolt在电池生产制造方面存在设计、工艺和设备等问题,导致其生产的电池良品率极低,几乎卖不出去。例如,其锂电池核心材料阴极活性材料的良品率不高,影响了电池的整体质量和性能。同时,其也缺乏成熟的供应链,导致原材料常常短缺,无法按时完成订单交付。宝马就因Northvolt的交付延期问题,取消了价值20亿欧元的电池订单。激进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Northvolt在成立后进行了多轮融资,总额高达150亿美元,但其激进的扩张计划导致资金快速枯竭。公司每月烧掉1亿美元,2024年账面上只剩3000万美元,仅够维持一周的运营。以上总总导致了这家明星企业倒在了2025年的春天之前。高盛、大众等股东合计损失超65亿美元,欧洲电池自主化梦想随之破灭。

政策转向,强制配储的“断奶”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一纸文件,将中国储能行业推向了凛冬。《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一句“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彻底切断了部分储能企业赖以生存的“输血管”。  

江西安福国锂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厂区,春节前已是一片冷清。这家2018年成立的企业,曾因强制配储政策获得大量订单,但其注册资本6000万元中实缴仅70万元,本质是“空壳狂奔”。但到了2024年订单骤降60%,负债总额超1942万元。2025年1月,其资产拍卖仅得82万元,1860万元的债务缺口让这家企业轰然倒塌。  

同样倒下的还有湖南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拥有13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曾是启迪环境的“宠儿”。但2023年亏损5.24亿元、负债37.93亿元的财务黑洞,让债权人不得不在2024年12月申请破产重整。其厂房内,价值3.2亿元的磷酸铁锂产线早已停工,,而第二大股东启迪环境为此计提了4.29亿元投资损失。

那些曾靠政策红利“躺赚”的企业,此刻正如退潮后裸露的礁石,暴露出脆弱的根基。

从“哀鸿遍野”到“新秩序重建”

3万家企业的倒下,或许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2025年的春节,中国储能行业在寒风中完成了一场惨烈的“成人礼”。政策转向撕去了保护伞,产能过剩引发了残酷清洗,正如宁德时代曾毓群所言:“这不是淘汰赛,而是进化论。”那些倒下的企业铺就了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路;而幸存者们,正在用技术创新书写新的游戏规则——在这里,唯有偏执于成本与技术的“疯狂者”,才能赢得未来。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225/50000672.html

新闻介绍:

用物极必反这个词形容当下的储能行业显得格外的恰当。目前,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总数已经飙升至29万家之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仅在 2024 年这一年,新成立的储能企业数量就接近9万家,占比高达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然而,在这看似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目前处于注销、吊销、撤销、清算、停业、歇业等异常经营状态的储能企业数量,已经累计超过了3万家。也就是说3万家储能企业,无缘见到2025的春天。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