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5日,我们策划推出了“广东储能系列报道”,探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特色与优势,引发广泛关注。接下来,广东发力新型储能产业将有何新招?连日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继续深入采访了省、市职能部门、业内专家与企业代表,展示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与未来。
政策支持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今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对地市引进新建新型储能产业重大项目,按政策予以投资奖励;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储能项目用地、环评、节能、用林审批;加大财政资金对锂离子储能电池材料、单体、系统、工艺、设备以及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
据了解,广东将以重大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型储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环节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协同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做好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发挥并联审批机制作用,推动新型储能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尽早投产达产。同时,统筹省级支持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加快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等政策措施,对地市引进新建新型储能产业重大项目,按政策予以投资奖励;用好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存量企业增资扩产。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表示,下一步,省工信厅将抓好新型储能产品发展,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市作用,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同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加大财政资金对锂离子储能电池材料、单体、系统、工艺、设备以及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加强安全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补齐产业链短板,同步开展钠离子电池、氢储能、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方向产业布局。
各地动向
加快培育本地储能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已集聚因湃电池、巨湾技研、南网科技、南网能源、鹏辉能源、智光电气、天赐材料、有道汽车等一批储能重点企业,主要围绕中游(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和下游(新型储能电站)领域布局,区域分布集中在黄埔区、南沙区、花都区、白云区和番禺区。其中,黄埔区主要在储能系统集成和新型储能电站领域布局,南沙区主要在主要原材料(电池回收)和储能电池环节发力,花都区拟引进大型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白云区、番禺区主要在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电池制造和新型储电站领域布局。
目前,广州市储能制造端已建成及待建项目共10个,总计投资574.32亿元,达产后产值超千亿元,主要包括番禺区因湃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黄埔区孚能科技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南沙区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总部基地等。广州已建成应用端储能电站8个。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能源需求量大、用能波动性大,广州国资国企系统产业规模大、产业门类齐全、储能应用场景丰富、需求旺盛,在能源、新能源汽车制造等行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同时在电池制造产业链已开始发力布局(如广汽因湃、工控孚能、巨湾技研等),在产业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科技研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下一步,广州将加快培育本地储能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构建储能产业发展新布局,谋划一批储能产业领域重点企业,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推进储能产业集聚的还有惠州。据介绍,惠州将加快建设先进储能产业、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推进谋划能源科技岛和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十四五”期间,惠州布局的在建(续建)和新开工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共计26宗,总投资约1674亿元。随着一批清洁能源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惠州有望成为大湾区“能源担当”。
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电池产业进入“锂的时代”。惠州迅速抢抓新机遇与新风口,积极引进锂电池技术。国内最早引进的两条锂电池生产线,其中一条就在惠州。近年来,由惠州生产的电池终端产品就近直供终端企业如惠州TCL、龙旗、光弘以及广深莞等地企业,甚至还能借港出海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地。根据今年初出台的《惠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惠州对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提出更高目标:将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新能源电池产业体系。到2025年,消费电池产量超30亿只/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能超80GWh/年,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与此同时,佛山也在新能源电池产业赛道上摩拳擦掌。目前佛山50家新型储能产业相关企业,主要生产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导电剂、动力电池以及开展电池回收。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新能源和节能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储能产业主要围绕电化学储能以及示范应用开展布局。其中,生产制造领域主要围绕储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开展。中游以信息技术及电池组装为主,加快形成具有佛山特色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下游领域主要以应用及回收为主,完善电池回收利用流程设计,开发高效回收的生产线设备,推动佛山本土品牌企业走出去。应用示范领域主要围绕发电侧、用户侧和电网侧布局储能项目。
企业动作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根据相关报告,截至去年12月,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发展目标合计超过6000万千瓦。据不完全统计,与储能相关的企业每天都在剧增。从新增注册企业地域分布来看,广东以4630余家列区域首位。近年来,广东储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已拥有一批储能龙头企业。
据了解,南方电网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电力新型储能示范应用,早在2011年就建成我国首个兆瓦级锂电池储能电站——深圳宝清储能电站。未来,南方电网公司将全力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商业实践,强化规范应用与创新引领,带动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服务和推动南方五省区新型储能投运规模超1000万千瓦,累计投资建设新型储能规模不少于400万千瓦,其中在广东不少于200万千瓦。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电网公司正在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打造广东省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并积极申报国家级创新中心,积极助力将新型储能打造成为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新能源+储能”取得创新突破
在刚结束的第133届广交会上,美的集团对外发布“家庭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家庭光伏储能与全屋智能家居智慧联动,解决空调和其他设备高用电问题,打造更多“绿色零碳家庭”。“做家电的美的,竟也推出了储能产品?”这一发布的新品也让不少海内外客商眼前一亮。其实,美的集团早在数年前已开始“跨界”布局先进储能业务,尤其是在户用、工商用领域,美的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
此前,美的就提出了“绿色战略”,制定了集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力争公司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新能源、储能业务快速发展,让美的内部的制造业态也正发生变化。
在佛山市顺德区,美的工业城西区项目也打造成一个“国家级绿色工厂”。据悉,在该园区的楼顶,一排排光伏发电系统发挥“威力”,为园区持续提供清洁“绿电”。美的工业技术合康新能低碳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负责人介绍称,美的工业城西区项目采用光伏发电系统,有效支撑了“零碳园区”的建设。
一直致力于新能源发展的易事特集团也早早布局储能产业,专门成立了易事特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锂/钠离子储能系统及能源互联网系统技术等研究与应用,持续深耕“新能源+储能”领域。易事特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认为,“绿电+储能”将开启新能源第二大赛道,由此“新能源+储能”相关新技术、新产品将不断获得创新突破。
专家观点
探索源网荷储
一体化发展路径
“要强化政策引导,驱动产业发展。”南方电网公司新兴业务部副总经理郑意建议,尽快出台广东新能源并网强配储能要求,进一步细化共享储能发展政策,积极推动电网替代型储能价格形成和疏导机制。持续优化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和实施细则,丰富交易品种,深挖储能价值。郑意认为,广东应强化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各场景下的技术革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新型储能加快发展的良好创新氛围。加大先进储能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储能试验示范与试验检测基地,鼓励采用多种商业模式提升储能投资收益,构建合作共赢的良好创新生态。
而在易事特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看来,广东可聚焦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及换电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大力建设光储充换新能源基础设施及加大光储充换产业制造集群扶持;并基于高质量协同发展理念,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发展路径,打造以“绿色供能+绿色用能”为引擎驱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集成创新体系。
广东省能源局电力处处长周晶透露,目前《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正在编制,将从拓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强化配套政策支持、健全电力市场和调度机制、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和强化协调保障等方面,促进储能电站规模化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