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专家观点 | 刘亚芳: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来源: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   发布时间:2025-02-21 18:22:59

2月21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储能与电力市场联合主办,寻熵研究院协办的“储能行业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大会在京召开。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亚芳出席大会并致辞,回顾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的辉煌成就,展望2025年产业发展的崭新蓝图,分享对新型储能行业的观察与思考。

01 回顾2024

2024年,新型储能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作为新质生产力,新型储能获得了多方面政策支持,得到迅猛发展。这一年,是中国新型储能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我们共同见证了多项历史性突破。

# 装机规模突飞猛进 #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全年新型储能新增并网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30%,总装机规模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构成的储能总装机规模达到了1.4亿千瓦左右,使得储能作为电力系统基本要素,首次可以与“源网荷”要素一样采用亿千瓦单位计量了,标志着储能从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寂寂无名的“小配角”已然变成了有名有姓的“大角色”。

# 技术创新百花齐放 #

技术路线从锂离子电池“一枝独秀”发展为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钠离子储能、等“多元共生”。复合型、耦合型储能技术“扬长避短”、各显其能,为提升了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发挥了多方面作用。

# 政策机制冲云破雾 #

《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时隔20年修订,首次明确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而《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则推动储能从“被动配套”转向“主动选择”。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更是凝聚了新型储能全行业智慧与汗水的结果。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行业面临的挑战。储能投资回报难和市场内卷日增。部分领域出现“价格战”,储能资产收益率下降,商业模式创新亟待突破。安全与可靠性风险突出。随着装机规模激增,储能系统安全标准需进一步强化,消防技术与运维能力亟需升级。产业链协同不足。上游材料供应波动、下游应用场景拓展缓慢等问题,需通过全链条协作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02 展望2025

2025年,我们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 推动技术突破方面 #

要加快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智化技术融合应用,全面提升储能规划建设、装备性能、运行维护、运营策略和安全水平。

# 应用场景拓展方面 #

大力发展光热发电、火电绿电耦合、构网型储能等复合型、耦合型储能,积极探索虚拟电厂、风光储氢氨醇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快释放新型储能扩大新能源开发和消纳的多方面潜力。

# 政策市场协同方面 #

加快构建适合新型储能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建立公平合理的价格、财税和金融政策,健全储能并网和调用机制,积极完善电力市场,丰富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实现价值多元化、最大化。

# 加强国际合作方面 #

积极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深化与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的合作,提升中国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新型储能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催化剂”,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站在新起点,我们应该以《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为指引,凝聚共识,共筑未来。

展望2025年,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实施“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过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构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储能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221/50000619.html

新闻介绍:

2月21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储能与电力市场联合主办,寻熵研究院协办的“储能行业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大会在京召开。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亚芳出席大会并致辞,回顾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的辉煌成就,展望2025年产业发展的崭新蓝图,分享对新型储能行业的观察与思考。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