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锂电池制造业上半年数据亮眼!储能用磷酸铁锂“一马当先”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07-19 09:00:37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7%。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61.6%。

从锂电池行业多家上市公司了解到,除了以往的动力电池应用外,储能已成为锂电池应用的新的强劲增长点。尤其是受益于储能的高速发展,磷酸铁锂路线的锂电池细分产业增长势头迅猛。

展望储能产业发展前景,多家公司及业内人士均表示,延续前两年的高速成长,今后3至5年内储能产业整体依然有非常可观的增速。“锂电池产业上半年的增长,主要是受益于电化学储能带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大幅增长。”对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一位锂电池正极材料上市公司高管说。

安达科技董秘李建国表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个增速数据在预期之内,从体量上看,增量大的还是动力电池;但从增速上看,储能用电池增速更快。”对于销售给客户的磷酸铁锂产品用途,李建国坦言,大多数情况下,公司无法区分客户是用于动力领域还是储能。

但直观上,他感受到客户用于储能的订单正在变多。同时,客户对储能专用磷酸铁锂材料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磷酸铁锂头部企业湖南裕能表示,磷酸铁锂产品在储能方面市场需求旺盛。湖南裕能在5月17日公告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表示,储能型磷酸铁锂产品出货量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公司增长速度很快的产品类型。此前,湖南裕能还表示,随着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公司产能规模增加,公司更加积极推广储能型磷酸铁锂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中,三元材料由于安全性问题被禁止使用,新型材料如钠离子电池还在小批量示范应用中,磷酸铁锂占据了储能的绝大部分市场。

因此,上半年电化学储能的快速增长,同步带动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增长。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统计,2023年二季度中标储能项目中,高达76%都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相关研究表示,上半年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的储能业务占比逐步提升,电池企业的业务正向储能行业倾斜。

储能爆发式增长还在持续

事实上,近两年储能产业都处于快速增长期。展望未来,储能产业能否延续这样的快速增长势头?

“行业太火了,需求量增加了3至5倍。”提到储能的景气度,一位资深光伏从业人士表示是,今年工商业储能增长尤其明显,很多公司营收同比增长数倍。美克生能源董事长魏琼近期公开表示,初步预计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3至5倍。

同样以工商业储能为业务重心,四象新能源营销副总裁吕品毅表示,公司去年营收规模约3000万元,今年保守估计将达到4亿元。

多家上市公司也在近期“预喜”储能业务快速增长。比如,盛弘股份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9.08%至187.48%,主因是储能事业部及充电桩事业部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盛弘股份的储能业务营收一季度同比增长446.97%。

德业股份预计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188.58%至206.34%,主要因为亚非拉地区户用储能市场需求持续爆发式上升,公司户用储能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同时,公司应用于小型工商业场景的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业务销售规模扩大。科士达披露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增106%至152%,储能业务的快速增长是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之一。

储能产业为何增长如此迅猛?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副秘书长张健介绍,行业增长的背后有多重积极因素:一是在顶层设计政策引导下,储能开启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二是新能源装机量不断增长,“风光”强制配备储能,带来稳定的市场增长;三是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企稳,电池厂商扩产潮降低了电芯成本,带来储能系统成本大幅下降,用户端有了安装积极性。四是电力市场改革,用户侧储能、增量配网等环节业务模式更加顺畅,储能环节收益明晰,峰谷电价差效益显著,大用电量下工商业用户有了更强的安装意愿,高精尖企业也乐意用储能作为备用电源。

展望储能产业发展趋势,有业内人士表示,欧洲户储需求旺盛、工商业储能渐兴,中国工商业相关的储能逻辑也开始落地。后续,随着新能源占比加大,储能市场将维持良好增长态势。

鹏辉能源的机构调研纪要证实了这一点。鹏辉能源称:“公司户储在南非卖得很好,大储已送样给欧美大客户,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收获,公司工商业储能下半年出货目标为1GWh至2GWh。”

新闻介绍: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7%。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61.6%。

责任编辑:jiayuti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