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储能赛道愈发火热,“千亿产业”“支柱性产业”等一系列词汇背后是多地积极性的空前高涨。今年以来,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半年翻番。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各地对新型储能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还须各方携手解决已建成储能项目利用率低、盈利难等问题。
优势凸显 将迎大规模发展
我国“西电东送”基地之一的新疆哈密市,煤炭、风光资源富集,广袤的戈壁滩上建起光伏“蓝海”风电“森林”以及特高压输电工程,随之拔地而起的还有新型储能项目。
走进该市东南部约120公里处的一片戈壁滩上,一大片风机映入眼帘,这里是国华投资新疆分公司景峡西风电场。风电场场长高飞介绍,风电场配套了50兆瓦/200兆瓦时的储能设施,于今年5月26日正式运行。储能设施可将风电场暂时上不了网的电储存起来,等电网需要的时候再将这些电发出。
“新型储能对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的价值正逐渐得到高度认可,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日益显现。”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在近日举行的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表示。
这从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半年翻番上就可窥一斑。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1至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湖南、山东、宁夏、内蒙古、新疆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排名全国前五。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首席专家刘庆认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和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新型储能将迎来大规模发展。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测算,综合考虑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撑新能源基地大规模外送等各类应用场景,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总装机规模将达到1.7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为18亿千瓦。
多地出台政策 为发展注入活力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背后,是各方积极性的空前高涨。
“有关企业、高校、机构和各地政府发展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和工程应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刘亚芳介绍,许多地方政府制定专项规划或者在相关能源规划中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通过开展省级试点示范、制定补贴政策等方式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发展。能源企业、社会资本等各种投资主体对于新型储能的投资热情高涨,加快了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和落地进度。
近期,更多地方加入新型储能产业的“竞跑”行列,拟吸引更多企业拓展更多元的商业模式,可从提出的发展目标看出各地的雄心。广东广州8月15日印发的《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广州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超600亿元,2027年超1000亿元。
据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欧鸽介绍,广州市新型储能产业加速发展,产品供给能力快速提升,主要围绕中下游产业链集聚,现已有因湃电池、鹏辉能源、智光电气等一批储能制造重点企业,同时汇集了一批电池材料和储能技术等研发平台。同时,新型储能项目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加速聚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在建新型储能项目11个、总投资近400亿元,达产后产值可超千亿元。
《佛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佛山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8月9日,广东省佛山市工信局又制定了《佛山市促进新型储能应用扶持办法》,将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拓展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对新型储能项目提供资金扶持,聚焦多元化技术路线。
山西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副处长崔健在近日举行的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介绍说,近年来山西省持续开展新型储能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储能项目库滚动调整机制,积极探索不同场景的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多元化技术示范应用,不断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规则,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成本高利用率低 多方难题待解
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多方面困难。记者调研发现,储能电站电价政策不完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已建成储能设施充放电成本较高、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些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对市场主体激励不足。比如我们的储能设施作为新能源电站的配套,充放电没有独立储能电站的电价补偿,可现在大部分储能是新能源配套。因此总体来看,新型储能很难完全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西部一储能电站负责人分析。
刘亚芳表示,为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迫切需要政产学研用各方面协同发力,重点是持续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新型储能科学合理配置,二是推动新型储能科学优先调度运用,三是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示范应用,四是推动新型储能成本有效疏导。
特别是推动新型储能成本有效疏导是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新疆一相关部门负责人建议,一是鼓励储能以独立身份参与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或现货交易;二是试行独立储能容量电价补偿;三是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四是建立共享储能容量租赁机制,鼓励新能源企业以共建、租赁的形式实现配置储能需求,支持共享储能项目通过出售、租赁等共享服务回收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发挥储能综合效用,需要协同不同政府部门、电网、新能源发电企业等多方面,为储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对于新型储能建设,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各省要统筹考虑全省甚至更大区域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和消纳情况,并结合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进度、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等因素,优先挖掘发电侧和用户侧低成本调节资源,适度发展新型独立储能。
天合光能副总裁、储能首席科学家王大为也认为,储能市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性与安全性“肩并肩”,储能技术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协同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市场体制,推动技术进步,扩展应用场景,各企业要携手共推储能市场健康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