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储能行业内价格战频发,产品价格一路下滑,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就拿储能系统价格来说,自 2021 年起便开启了快速下滑通道,从起初的 1.48 元 / Wh 一路跌至如今的跌破 0.6 元 / Wh,降幅高达 59%。
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得众多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不少企业面临着利润失守的困境。为了能在低价竞争中抢到订单,部分企业不得不降低成本,这也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比如有些储能项目宣称的使用年限、循环寿命等指标,在实际运行中根本无法达到承诺标准,前期投运的一些功率型储能项目,宣称 10 年预期寿命,实际运行寿命不足 3 年就大面积退役;能量型储能项目承诺寿命 20 年,目前实际运行仅 3 - 5 年就出现各种问题,且年循环次数大部分不到设计值的一半。
这种依靠牺牲质量来换取低价的做法,正在不断侵蚀着储能产业的根基。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会让消费者对储能产品逐渐失去信心。所以,当下的储能行业急需通过自律行动来改变这一现状,让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保障产品质量,重塑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产能过剩与竞争加剧
随着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涌入这个赛道,行业产能迅速扩张。然而,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却没能跟上产能扩充的步伐,进而造成了供需错配的局面。
众多企业为了争抢有限的市场份额,纷纷打起了价格战,导致各环节 “内卷” 严重。从大储到工商业储,从电芯到关键部件,无一例外都陷入了低价竞争的漩涡之中。例如,电芯领域率先出现结构性过剩,随后直流侧系统价格持续走低,紧接着交流侧系统价格战也不断下探,储能电芯平均价格从 2023 年年初的 0.9 元 / Wh - 1.0 元 / Wh 下降至 2024 年年中的 0.3 元 / Wh - 0.4 元 / Wh,价格跌至原来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相比年初,储能系统平均价格也降至约 0.5 元 / Wh - 0.6 元 / Wh,降幅超过 50%。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中标,不断压低报价,甚至出现报价跌破成本线的情况,使得整个行业乱象丛生。同时,这也给行业带来了诸多隐患,比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风险增加等问题,储能行业迫切需要通过加强自律,来摆脱当前的困境,实现有序、高质量的发展。
储能行业自律行动的先行者
宁德时代 —— 行业 “稳定器”
在当今蓬勃发展的储能行业中,宁德时代无疑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堪称是整个行业的 “稳定器”。从今年三季报的数据来看,宁德时代展现出了超强的吸金能力与行业统治力。数据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达到了 2103.4 亿元,同比增长 186.72%;而仅第三季度,就实现营业收入 973.7 亿元,同比大增 232.5%;归母净利润 94.2 亿元,同比增长 188.42%,这一业绩超过市场预期,并且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上半年总和,上半年宁德时代共实现 81.7 亿元归母净利润。
再从市场占比方面去分析,宁德时代在储能行业的影响力更是一目了然。在国内,今年 1-9 月累计动力电池装车量为 92.02GWh,市场占比 47.51%,遥遥领先第二名比亚迪约 25 个百分点。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占总体营收比重约 15%,其储能产品客户早已遍布全球,业务覆盖超 50 个国家与地区,高质量标准下制造的产品更是畅销全球市场,像为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 ENEL 交付 6.4GWh 规模的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群,为西澳电力公司 Synergy 交付 3.8GWh 规模的澳洲最大独立储能项目,助力 Nextera 实现 1.8GWh 规模的全球最大光储单体项目并网等等。
正是凭借着如此高的营收占比以及强大的市场份额,宁德时代成为了储能行业当之无愧的超级头部企业。而它的存在,对于整个储能行业生态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光伏行业,近年来光伏行业产能扩张迅速,众多企业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打起了价格战,组件价格一降再降,从硅料、硅片,到电池和组件,全产业链都面临亏损,2024 年上半年,光伏四大环节(硅料 - 硅片 - 电池 - 组件)20 家主流企业中,盈利的企业仅为 4 家,利润总额仅 30.5 亿元,其余 16 家企业均出现亏损,16 家亏损总额达 226.5 亿元。
反观储能行业,虽然也面临着新进入者增多、竞争加剧的情况,但由于宁德时代有着极强的行业话语权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议价权,它会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避免出现那种不计后果的内卷式恶性竞争,不会让竞争演变成完全的价格肉搏战,使得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还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维持正常的运转与发展。所以说,储能行业相较于集中度稍差且竞争更为白热化的光伏行业,情况确实要稍好一些,没有陷入到那种过度 “卷” 的泥沼之中,宁德时代在其中可以说功不可没,为储能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车株洲所 —— 低价中标的争议
中车株洲所全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有着 60 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属央企中国中车集团的全资孙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级全资子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颇具实力,有着深厚的工业底蕴与技术积累。然而,随着轨道交通市场逐渐趋于成熟,竞争愈发激烈,且市场容量的拓展空间受限,中车株洲所意识到需要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在对众多新兴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后,储能领域进入了其视野。于是,中车株洲所在 2022 年 2 月 15 日成立了综合能源事业部,正式涉足储能领域,业务之一便是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集中式大储到分布式小储等多种定制化解决方案。凭借着自身在动力领域 20 余年的经验,中车株洲所掌握了 PACK 及系统组成、主被动安全技术、高效热管理等十大核心技术,具备电池系统、PCS、EMS 系统全产业链,可提供电芯 PACK,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的多种定制化解决方案,试图在储能这片新 “蓝海” 中闯出一片天地。
但中车株洲所进入储能市场后,确实展现出了强大的拿单能力,同时也因其频繁的低价投标行为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争议。例如,在 2024 年 6 月 15 日,国家电投新疆塔城裕民铁列克提 10 万千瓦储能配置 40 万千瓦风电项目电池储能系统及附属设备采购标段中,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 20640 万元中标该项目,折合单价仅 0.516 元 / Wh。7 月 5 日,在京能内蒙古乌兰察布 300MW/1200MWh “风光火储氢一体化” 储能电站项目设备采购中,中车株洲所预中标,折合中标单价 0.495 元 / Wh。7 月 17 日,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 135MW/540MWh 电化学储能工程 Ⅱ 标段(直流侧),中车株洲所更是以 0.435 元 / Wh 的低价中标,这样的报价在当时震撼了整个行业。
从整体市场数据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项目开标规模超 105.2GWh,接近去年全年招采规模,但采购需求大幅增长的同时,储能系统报价却一路下跌。中车株洲所的低价投标行为,成为了推动行业思考自律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也让整个行业更加重视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避免因过度的低价竞争而损害行业的整体利益
其他行业自律行动的借鉴
光伏行业自律举措
在应对行业内低价竞标等不良竞争现象时,光伏行业积极采取了一系列自律举措。此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CPIA 在上海召开相关座谈会,商讨 “反内卷式竞争、反低于成本倾销” 等内容的行业自律公约,还探讨了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过剩产能以及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其他建议等内容。
为了让行业自律更具参考性与操作性,协会经过汇总、统计、分析与整理,测算并公布了最低成本价。像 2024 年 10 月份的一体化企业 N 型 M10 双玻光伏组件,在不计折旧,硅料、硅片、电池片在不含税的情况下,最终组件含税生产成本(不含运杂费)为 0.68 元 / W,明确低于这个成本投标中标就涉嫌违法。
同时,协会呼吁光伏制造企业应切实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不得以低于成本销售、投标,因为低于成本的投标,往往会带来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最终不利于项目的长期与稳定运行。
此外,协会还呼吁招标方要尊重市场规律,遵守法律规定,通过设定最低限价、降低价格得分比重、提高服务以及质量得分比重等方式,制定合理的招标方案,引导投标方将投标重点转移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履约能力上来。
并且,协会表示会会同市场参与各方,针对低于成本投标中标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以次充好、不能履约等各种行为,采取向全行业通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等方式,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通过这些方式,光伏行业初步形成了自律公约,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竞争,保障了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合理利润。
风电行业自律举措
风电行业同样面临着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为了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行业内主流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在 2024 年 10 月 16 日举办的 2024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电气风电、中车株洲所、中船海装、联合动力、华锐风电、兴蓝风电这 12 家主流风电整机商签订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并且成立了公约执行管理委员会和纪律监督委员会。
该公约明确重点解决低价恶性竞争、对竞争对手恶意诋毁、合同条款明显有失公平等问题。例如,规定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以低于自身成本价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要求企业自觉抵制明显有失公平的合同,不做无法兑现的承诺或超出一方能力范围的约定;禁止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恶意贬低、诋毁同行企业,通过恶意攻击同行产品和技术等方式招揽业务等。
同时,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竞争中的各类行为,依法制定低价恶性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及罚则,通过这些具体的举措来约束企业行为,让行业竞争更加有序、健康,助力风电行业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境,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储能行业自律行动的具体表现
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
在储能行业的自律发展进程中,行业协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例如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等,它们如同行业发展的 “指南针”,从多方面助力行业朝着自律、健康的方向迈进。
这些行业协会积极制定行规行约,为储能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定了清晰的规范框架。通过明确的规则,让企业清楚知晓哪些行为是符合行业整体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哪些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从而在源头上避免了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滋生。
在规范市场行为方面,行业协会也不遗余力。面对曾经出现的诸如低价倾销、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协会通过定期的市场调研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比如对一些恶意压低价格、破坏市场合理价格体系的企业,协会会出面进行警告与引导,督促其回归到合理的竞争轨道上来。
推进标准实施也是行业协会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储能产品层出不穷,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以及不同企业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安全性等,协会制定并积极推广统一的行业标准。像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就曾围绕储能系统的性能指标、安全要求等方面出台详细标准,并组织企业进行学习与贯彻落实,确保整个行业的产品都能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
此外,协会还在协调企业问题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储能行业内企业众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如资源分配不均、合作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等问题,协会便充当起了 “协调员” 的角色。通过组织企业间的交流沟通会议、搭建合作对接平台等方式,帮助企业化解矛盾,促成合作,让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加顺畅有序。正是这些行业协会在多方面的积极引导,才使得储能行业的自律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企业自发的自律呼吁
众多储能企业领导及高管也已经意识到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在各种场合积极呼吁重视低价竞争带来的严峻考验,倡导企业自律。
比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在 2024 世界储能大会上明确表示,储能行业不应拼价格,要拼价值,以低质、减配实现的 “低价”,不具备经济效益,更没有可持续性。强调行业要聚焦价值竞争,创造 “高价值” 产品,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呼吁企业从保证产品质量、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等角度出发,共同抵制非理性的价格战。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同样呼吁,储能行业要加大市场化、鼓励创新、聚焦价值创造,构建开放合作的发展生态,避免无底线的价格内卷,因为过度内卷必然会牺牲安全和质量,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更不利于中国企业走向海外。
还有不少企业高管在各类行业论坛、会议上发声,指出当前大量企业涌入储能赛道,造成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与行业内卷,使得整个产业链面临盈利难题,长此以往将损害行业根基。他们希望同行们能够保持理性,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订单,而是要立足长远,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提升产品品质、技术创新以及优化服务等方面,共同维护好储能行业这片 “蓝海”,携手推动行业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行。
储能行业自律行动的意义与挑战
积极意义
储能行业自律行动的开展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在稳定产品价格方面,过去储能行业内价格战频发,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像储能系统价格自 2021 年起便开启快速下滑通道,从起初的 1.48 元 / Wh 一路跌至如今的跌破 0.6 元 / Wh,降幅高达 59%。而自律行动的推进,能促使企业理性报价,避免不计成本地压低价格,让价格回归到合理区间,避免因价格的无序波动破坏整个市场的健康生态,使得行业内的交易价格能真实反映产品价值以及市场供需关系,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意义重大。此前部分企业为在低价竞争中抢到订单,不得不降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例如有些储能项目宣称的使用年限、循环寿命等指标,在实际运行中根本无法达到承诺标准。通过自律行动,企业会更加注重质量把控,按照合理的成本去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遵守相关质量标准和规范,从而减少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增强消费者对储能产品的信任,提升整个储能行业在市场中的信誉度。
再者,能维护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在价格战的冲击下,众多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不少企业面临着利润失守的困境。行业自律公约等相关举措的实施,约束了恶性低价竞争行为,使得企业能够在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依靠产品的质量、技术优势等去获取订单,保障自身合理的盈利水平,进而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生产等环节,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从推动行业技术创新角度来看,当企业不再将精力过度消耗在价格比拼上,就可以将更多资源聚焦于技术研发,探索如何提升储能产品的性能、安全性、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提高我国储能行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对于促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自律行动能够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质的资源进入行业,包括人才、资金等,同时也有助于整合行业内的资源,淘汰那些不符合发展要求的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让储能行业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向精细化、高质量的发展模式转变,保障产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能源转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面临挑战
然而,储能行业自律行动在实施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可能不遵守自律公约。一些企业受眼前利益的驱使,即便行业出台了相关自律要求,依然可能抱有侥幸心理,通过诸如偷工减料、恶意压低价格等不正当手段去获取订单,破坏行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律秩序。比如中车株洲所凭借低价投标行为展现出强大拿单能力,但也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争议,其在多个项目中的低价中标行为在当时震撼了整个行业,这无疑给行业自律行动带来了干扰。
另一方面,行业监管难度较大。储能行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电力、能源、化工等,各领域的安全监管责任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使得对储能项目的监管工作变得非常复杂。而且储能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监管标准和规范往往难以及时跟上技术的更新步伐,容易出现监管空白或者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给部分违规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此外,如何平衡自律与市场竞争活力也是一大挑战。行业自律旨在规范企业行为,避免恶性竞争,但如果把控不好尺度,可能会抑制企业的创新和竞争积极性,出现市场过于僵化的情况。比如在制定一些价格限制、行为规范等自律条款时,若限制过多,可能会阻碍那些有创新能力、想要通过差异化竞争来发展的企业的步伐,影响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对自律公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公约的企业及时予以通报和处罚;企业自身要强化自律意识,从长远发展角度认识到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则要加快完善监管机制,整合监管资源,明确各部门职责,同时加强对新兴技术和业务模式的研究,及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并且引导行业在自律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竞争活力,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推动储能行业在规范中不断蓬勃发展。
储能行业自律行动的未来展望
展望储能行业自律行动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将为整个行业带来诸多积极且深远的变化。
随着行业自律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有望得到极大优化。一方面,过去因价格战而混乱的价格体系将逐渐恢复正常,企业会遵循合理的定价机制,基于产品的成本、质量以及市场供需状况来确定价格,使得储能产品的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其价值,恶性低价竞争的现象将大幅减少,市场交易也会更加公平、有序。例如,在行业自律公约以及监管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那些试图通过偷工减料、压低价格来获取订单的不正当行为会受到遏制,储能系统、电芯等各环节的价格将趋于稳定,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行业格局也会朝着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演变。目前储能行业新进入者众多,竞争激烈且略显无序,而自律行动将促使企业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向价值竞争,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备强大技术研发实力、能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而那些依靠低价倾销、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则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从而实现行业的优胜劣汰,提升整个行业的集中度,让储能行业的发展更加稳健、可持续。
从对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来看,储能行业自律行动的积极意义同样不可小觑。储能作为新能源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健康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比如,在风电、光伏发电等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的新能源发电场景中,稳定且高质量的储能系统可以更好地储存多余的电能,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有效调节能源供需之间的差异,保障电力的持续稳定供应,助力新能源更好地融入电网,提升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同时,自律行动推动下的储能行业技术创新,也将为新能源产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得以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这将使得新能源在储能配套的加持下,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像微电网、离网系统以及分布式能源等场景,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能源浪费,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总之,储能行业自律行动的未来充满希望,它将如同春风化雨般,润泽整个行业以及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