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总书记发话了:加快建设东北风光火核储一体化基地!东北新能源产业崛起!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10-07 03:47:26

据新华社报道,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也是既2018年9月沈阳东北振兴座谈会后,时隔五年,总书记再次亲自主持召开以东北振兴为主题的高规格座谈会。

值得注意的是,习主席此次再临东北,对于东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指示。

01

总书记再临东北,对新能源产业有了新指示!

在本次会上,总书记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强调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东北地区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能源基地”,不仅有着扎实、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自然资源条件来看,东北地处高纬度地区,土地平阔,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松辽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便坐落于此。

(松辽清洁能源基地)

近年来,东北各地锚定新能源新赛道,趁势而上大力布局。相关专业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黑龙江省风电、光伏装机已达1286万千瓦,占本地总装机比重33.5%;吉林省风电、光伏装机已达1192万千瓦,占本地区总装机比重33.4%;辽宁省风电、光伏装机已达1595万千瓦,占本地区总装机比重26.4%。蒙东地区依托当地风光资源也在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在建和拟建的新能源规模超1.6亿千瓦,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此外,东北地区还在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地热能等新能源形式,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8年以来,东北电网新能源利用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

较高的新能源装机水平和利用率背后,离不开东北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持。目前在辽宁沈阳,新能源新兴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可辐射整个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在风电技术方面,东北地区拥有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沈阳机床等一批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技术上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太阳能技术方面,东北地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研发高效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等新技术。

总的来说,东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东北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东北风光火核储一体化基地,对未来东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对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问题、实现经济新突破的重要作用。

02

东北储能崛起!

东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当地储能产业的崛起。

无论是集中式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还是分布式新能源就近消纳,都离不开储能的支持。“双碳”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二十余省份出台新型储能相关规划,其中,至少18个省份确定2025年装机目标,全国装机规模增势强劲。

当前,东北地区储能产能尚未显著崛起,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的明确,储能产能亟需进一步提升。

政策利好加持

近年来,东北各省都在加大储能发展力度,为鼓励储能产业发展,各地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此外, 2023年4月14日东北能监局印发《东北区域电力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模拟运行稿)》《东北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模拟运行稿)》,两个细则也明确了对新型储能的多种补偿。

主要内容汇总如下:

 

AGC:

发电侧并网主体、新型储能提供AGC服务,按可用时间及AGC服务贡献分别进行补偿。针对新型储能,如果AGC可用率达到98%以上,按AGC可用时间每台次(电站)每小时补偿20元。根据AGC调整电量,每万千瓦时补偿1200元。AGC服务所需补偿费用由发电企业、新型储能企业和电力用户共同分摊。

新型储能电站调峰调用及补偿:

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参照《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执行。新型储能的调峰(顶峰)费用在参与东北调峰辅助服务全体市场化用户中分摊;新型储能的调峰(填谷)费用在新能源、核电及未达到调峰基准负荷率以下的火电企业中分摊。

一次调频:

参与一次调频服务补偿的新能源场站,根据实际月度上网电量按照200元/万千瓦时进行补偿。参与一次调频服务补偿的独立储能电站,按照月度一次调频积分电量40万元/万千瓦时进行补偿。风电、光伏和新型储能一次调频服务所需费用由不具备一次调频功能的风电、光伏,新型储能,电力用户分摊。

虚拟惯量:

参与虚拟惯量响应服务补偿的新能源场站,根据实际月度上网电量按照50元/万千瓦时进行补偿。参与虚拟惯量响应服务补偿的新型储能,根据装机容量按照月度0.8万元/万千瓦进行补偿。对于储能的有偿一次调频及惯量服务,电力用户分摊系数暂取0.5,储能及发电侧并网主体分摊系数按电量比例确定,共取0.5。

新型储能某项辅助服务分摊费用=新型储能分摊系数×月度该项辅助服务总补偿费用×新型储能月度上网电量和用电量之和/各新型储能总月度上网电量和用电量之和。

 

产业集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储能之都”!

9月9日,2023辽宁储能产业大会在沈阳召开,会上指出:目前辽宁在新型储能产业领域形成了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金属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为代表的技术研发优势,并且已培育了一批本地重点储能装备制造企业。其中,沈阳正在全力布局新能源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赛道,打响新能源产业“辽沈战役”。

今年3月份,亿纬锂能投资100亿元的40GW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沈阳市铁西区。该项目的引进不仅填补了沈阳新能源电池产业的空白,未来还将吸引和带动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沈阳集聚发展,对于沈阳乃至辽宁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形成强大助力。

会上还指出,下一步,辽宁将全面加大对储能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全省储能产业蓄能起势、快速成势,并目标将东北工业重镇沈阳,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的“储能之都”。

峰谷电价差优势

根据全国各地电网企业按月公布的代理购电价格,2023年1-6月,黑龙江、吉林、辽宁、蒙东地区一般工商业1-10kv代理购电价格最大峰谷电价差平均值,均在0.7元/kwh以上,其中吉林省价差最大,平均达到0.961元/KWh。

03

东北1MW/2MWh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收益计算

运用场景:黑龙江1MW/2MWh的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工厂白天负荷稳定可完全消纳储能放电,且变压器容量满足储能充电需求。

基本设定:8月份全国2小时储能项目EPC报价区间在1.25元/Wh-1.67元/Wh,平均报价1.487元/Wh。以1.487元/Wh为投资成本,并按90%放电深度、系统效率首年衰减5%、此后每年2%、充放电效率92%、消纳天数330天进行计算。

两充两放:黑龙江分时电价时段划分为:高峰时段6:00-7:00,9:00-11:30;15:30-20:00;低谷时段22:30-5:30;其余为平时段。其中7、8、9、11、12、1月的高峰时段中16:30-18:30为尖峰时段。

根据此划分,在2、3、4、5、6、10月,储能电站可以于谷时(3:30点-5:30)充电两小时,并于第一个高峰段(9:00-11:00)放电两小时,于平时(13:00-15:00)再充电两小时,于第二个高峰段(15:30-17:30)放电两小时,每天实现两次充放电循环;在7、8、9、11、12、1月,储能电站可以于谷时(3:30点-5:30)充电两小时,并于第一个高峰段(9:00-11:00)放电两小时,于平时(13:00-15:00)再充电两小时,于尖峰段(16:30-18:30)放电两小时,每天实现两次充放电循环;

峰谷价差:以2023年9月黑龙江两部制工商业用电1-10kv为例,尖峰电价1.092924元/度,高峰电价0.917880元/度,平时段电价0.626138元/度,低谷时段电价0.334397元/度。

根据以上背景设定,一座容量为1MW/2MWh的工商业储能电站:

投资成本=1.487元/Wh*2000000Wh=2974000元;

通过峰谷价差套利,每年收益=放电收益-充电成本=实际放电量*峰段电价-实际充满所需电量*谷段电价=(峰段电价*日充放电次数*消纳天数*系统效率*总容量*充放电效率)-(谷段电价*日充放电次数*消纳天数*系统效率*总容量/充放电效率)

代入数据计算,该储能项目前8年的峰谷套利收益=3460947元,如下表:

回本年限=总成本/(前8年的峰谷套利收益/8)=3460947/(2974000/8)≈6.9(年)

前8年净收益=3460947-2974000=486947元≈48.7万元

通过以上粗算可得,黑龙江1MW/2MWh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电站前8年净收益约为48.7万元,回本周期不到7年,并且这只是储能系统通过峰谷套利获得的收益,如果有条件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还将获得额外收益。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31007/80846.html

新闻介绍:

据新华社报道,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也是既2018年9月沈阳东北振兴座谈会后,时隔五年,总书记再次亲自主持召开以东北振兴为主题的高规格座谈会。 值得注意的是,习主席此次再临东北,对于东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指示。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