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研究机构认为到2030年全球储能系统装机容量预计将超1.6TWh以上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10-23 02:35:13

根据研究机构日前进行的预测,到2030年,在不包括抽水蓄能发电设施的情况下,全球累计部署的储能系统将超过1TWh大关,其中大部分储能容量来自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对到2030年底全球主要市场部署储能系统装机容量的预测

  研究机构彭博社和标准认证机构DNV公司在10月分别发布了各自分析报告。这两家公司都预测,随着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和激励政策推动储能部署需求以增加电网运营的灵活性需求,全球的储能市场部署量将会激增。

  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发布的《2023年下半年储能市场展望》报告中,该公司预测,到2030年底,全球累计部署的储能系统容量将达到1.877TWh,装机容量将达到650GW。而DNV公司在其年度能源转型展望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仅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就将达到1.6TWh。换句话说,这两家公司都认为在2030年年底之前就会突破1TWh大关。

  在此之前,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对其预测数据进行了连续修正。该公司在今年3月发布的上半年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底,累计部署的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将达到508GW/1.432TWh。而一年前,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1GW和1.194TWh,与截至2021年底累计部署的储能系统的装机容量27GW和56GWh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到2050年,电网规模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将降至130美元/kWh

  DNV公司表示,到2050年部署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容量将达到22TWh,其中大部分将与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场配套部署,独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比例较小,而部署的长时储能系统规模要小得多,但到那时将达到1.4TWh。

  然而,DNV公司预测,传统长时储能系统将在3TWh左右,这是因为最新部署的抽水蓄能(PHES)设施可能相对较少。

  DNV公司表示,锂离子电池正处于“创新的边缘”,尽管最近供应链挑战带来了一些成本压力,但预计到2030年,公用事业规模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将降至200美元/kWh以下,到2050年将降至130美元/kWh左右。

  DNV公司还认为长时储能系统(特别是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在8到24小时的储能应用中看起来很有发展前景,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相比,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

  尽管如此,全球能源市场基本上缺乏重视长时储能应用的收入模式,而其他的储能新技术可能不得不依靠政策支持和不断的努力来降低成本。

  然而,DNV公司确实注意到,随着储能系统容量超过并网能源总体发电量的0.5%,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将从高功率应用(如频率调节和其他辅助服务)转向需要持续时间更长的的高容量应用。

  这种情况在全球很多区域储能市场都很明显,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以及英国,这些市场的电池储能系统的平均持续时间目前在2~4小时,而几年前可能只有1小时或更短。

到2023年储能行业规模将同比增长34%

  在长时储能市场方面,彭博社分析师Helen Kou表示,尽管美国和中国宣布计划部署一系列长时储能系统,但其发展前景仍不明朗。该公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到2023年底,累计部署的长时储能系统的规模达到1.4GW/8.2GWh。

  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的研究报告比DNV公司的报告更详细地研究了短期市场前景。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发布的数据,今年部署的储能系统规模与2022年的相比高出34%,到2023年,该行业的总部署规模将达42GW/99GWh。到2030年,其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27%左右。而就在今年3月,该公司还预测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

  这意味着到2030年的部署规模可能达到110GW/372GWh。与DNV公司一样,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也注意到,随着容量和其他能源驱动的储能应用成为主要焦点,储能系统的持续时间正在增长。

  Helen Kou在该公司的博客中写道,在日本、波兰、智利、英国、澳大利亚以及美国西南部和纽约等市场,人们正在通过容量市场寻求储能容量。

  就区域而言,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认为亚太地区将在全球占主导地位,预计到2030年将占所有新增储能系统总装机容量的47%。到那时,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地区将占24%,而美洲将是三个主要地区中最小的,占18%份额。

  不出所料,亚太地区的巨大份额将主要受到中国政策改革和储能部署目标的强大推动,这促使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将其2030年对中国部署储能系统规模的预测提高了86%。

新闻介绍:

根据研究机构日前进行的预测,到2030年,在不包括抽水蓄能发电设施的情况下,全球累计部署的储能系统将超过1TWh大关,其中大部分储能容量来自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