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虽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供应链已基本完整成型,但仍需要有企业敢于站出来再度树立行业新标准,把动力电池在安全、节能等层面的标准,提升到另一个新的高度,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加优秀的产品。
这不,在本届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就发布了全新的电池规划。
要知道自2017年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计划以来,作为国家队的长安汽车就在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指引下,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并取得优异成果,它的下一步规划就是将打造国际领先的自研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通过电池与整车的内外兼修,全面解决用户在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焦虑,带给用户“长寿命”“真安全”“超高效”“快补能”的全新体验。
那么问题来了,长安“金钟罩”是如何做到解决这些问题,并以更高标准带来全新体验的呢?
了解动力电池的都清楚,它的核心所在就是电芯,因此想要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就必须突破电芯技术的瓶颈。比如长安汽车就通过升级液态电池,攻关电池(磷酸铁锂、三元)材料改性、体系优化,不断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并在充电倍率方面做到应用3C、普及5C、预研7C,实现充电仅需7分钟就能实现续航400公里,让电车充电和燃油车加油一样便捷。
除此之外,长安汽车还持续深耕半固态、固态电池,推进全新电解质材料开发、关键工艺开发,将不晚于2027年推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50-1000Wh/L,不仅要逐步进行量产应用,还要在2030年实现全面普及,以高效能和超长续航来彻底解决电车用户的里程焦虑。
不只是续航里程和补能效率,长安“金钟罩”还非常注重安全问题,比如在电池隔热性能方面,长安汽车就采用军工标准的新型隔热材料,i隔热性能较行业水平提升高达30%,并100%实现热抑制,使用温度比常规材料提升200℃以上,以极致的安全表现让新能源车主开着更加放心。
考虑到电池容易被环境温度影响的问题,尤其是低温情况下存在的大幅缩水状况,长安汽车将电池和电驱系统结合思考,创造性发明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低温条件下的电池升温难题,让用户实现全温域用车不受限,同时还能通过云端大数据实时计算,实现全方位守护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以毫秒级安全风险感知做到100%防范安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还在持续探索新技术,并发展新型电池,比如正在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芯设计,预计能量密度将突破1300-1500Wh/kg,力争在2035年实现搭载应用。基于以上技术规划,长安汽车不仅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还将通过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拓展,以“能源”为主线,打造完整的可再生能源生态圈,形成能源生产、存储与利用的产业闭环,实现全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
而长安“金钟罩”之所以如此强悍,自然是离不开背后强大的品牌实力和自研体系,要知道作为长安汽车电池规划作为品牌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持续进化升级的又一次战略启航,长安汽车非常注重体系能力建设,比如在人才储备方面,目前长安汽车已组建拥有电池研发人员1200余人的先进电池研究院,未来还将投入100亿元资金,到2024年电池团队研发规模达到3000人。
大侠车谈:毫无疑问,长安汽车的自研电池品牌“金钟罩”之所以这么强,除了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和更高标准以外,还有完整的自研体系背书,比如已经构建起成熟完备的研发管理、产能管理、供应及营销管理体系,未来长安汽车还将依托持续攻坚核心技术,将重点在材料创新、系统集成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以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要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发起新的冲击,还为每一位用户、每一块长安电池、每一辆新能源汽车保驾护航!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31129/82829.html
新闻介绍: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虽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供应链已基本完整成型,但仍需要有企业敢于站出来再度树立行业新标准,把动力电池在安全、节能等层面的标准,提升到另一个新的高度,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加优秀的产品。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明年目标10个亿!电池回收万亿市场迎新秀合作!发布时间:2025-07-23 14:39:30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已成为万亿级市场的新风口。近日,华达新硕核心团队与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头部技术企业——四川瑞特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最新型自研回收技术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推动技术研发、产线落地及市场拓展。
动力电池 电池回收 新能源产业
1.8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落地黑龙江发布时间:2025-07-21 16:29:54近日,黑龙江鹤岗市废旧锂电池循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该项目总投资19000万元,项目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分为两期建设。公安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0.34%。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额定电压较高,在缺乏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或挤压容易引起触电事故。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电池回收
重庆市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2025—2027年)发布时间:2025-07-17 08:45:417月16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重庆市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市经济信息委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具体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重大项目用地、能耗等要素资源依法足额予以保障。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池回收
30GWh动力电池工厂,推迟投产发布时间:2025-07-14 16:20:29据日本经济新闻消息,日本电池巨头松下控股公司计划推迟美国堪萨斯州纯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生产计划。松下此前表示,将于内达华电池工厂通过改造并新增一条产线,并在2031年将工厂提升至44GWh。不过,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该工厂投产时间已经从2024年推迟到2025年3月,随后再次推迟到2026年,如今投产时间更是遥遥无期。远景动力表示,将审慎评估其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的建设,直至美国市场政策明朗。
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安徽一储能企业90亿电池项目签约落地发布时间:2025-07-09 18:23:517月7日,兰州新区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成功签约。目前已经在安徽滁州、安庆以及南京江北新区布局三大电池生产基地。其中,滁州基地主要是投资97亿元的21GWh储能与动力电池智能制造项目,目前已具备年产7GWh的能力;安庆基地则主要是投资55亿元的10GWh储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2025年底正式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南京江北新区则为投资近100亿的总部研发及年产30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新能源电池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中检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发布时间:2025-07-03 09:39:25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检董事长许增德,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中国中检副总经理万鑫铭与宁德时代党委第一书记、副总裁孟祥峰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宁德时代 新能源产业 动力电池
东北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新引擎,亿纬锂能沈阳基地正式投产运营发布时间:2025-07-03 08:55:176月30日,东北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沈阳亿纬锂能作为首个落地辽宁的新能源电池企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领航工程开始试产、系统工厂正式投产、锂电池寒区应用研究中心同步成立,标志着亿纬锂能沈阳基地正式开始生产运营。在持续深化合作的进程中,亿纬锂能与宝马的伙伴关系愈发紧密。这一积极反馈,不仅彰显了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也进一步印证了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异表现。
新能源汽车 亿纬锂能 动力电池
上海发改委:强化梯次利用储能产品竞争力 丰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应用场景发布时间:2025-06-18 09:52:57日前,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锂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议”的答复,上海发改委表示,将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梯次利用储能产品竞争力,丰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应用场景。从2021年起,我委积极协调各方并筹措资金,组织建设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
动力电池 锂电池回收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