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是检验上市公司业绩成色的重要依据,也是洞察行业变化的风向标。
截至11月中旬,71家储能相关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度财报。
记者整理发现,营收净利双增的公司有29家,占比40.85%。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增的企业不足半数,说明在今年以降价为主旋律的市场上,多数企业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现状。
发展迅猛
拉动相关企业业绩增长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的总和。
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折射出市场的火热,与之相随的是储能电池出货量的高增。
记者统计的71家相关企业中,三季度最高营收为比亚迪1621.51亿元,其能源业务同比增速73%,高于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近53%)。能源业务的高增长主要来源于储能业务的放量,三季度比亚迪储能电池出货量121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0%,环比增长46.6%。
除了比亚迪储能电池出货量高增,其他电池成分股的储能相关上市公司也表现亮眼。江湖人称“宁王”的宁德时代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超千亿元,出货方面,宁德时代表示,公司第三季度销量近10000万千瓦时,环比第二季度有增长,储能占比接近20%。
属于储能电池二梯队的亿纬锂能23年三季度实现营收125.53亿元,同比增长34.2%,环比增长6.5%。在10月25日亿纬锂能业绩说明会上,董秘兼财务负责人江敏透露,公司第三季度储能电池业务出货量环比增长,接近17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15.68%。
1~9月,光伏系企业业绩表现亮眼,主要是储能业务持续放量,储能业务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如上能电气以210.59%的营收增速位列第一,其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359.04%。上能电气表示,储能将作为公司业绩增长第二极。据悉,上能电气上半年营收增速最快的是储能双向变流器及系统集成产品,上半年实现营收8.1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37.55%,同比大增2048.15%。
而阳光电源前三季度营收高达464.15亿元,同比增长108.85%,归母净利润72.23亿元,同比增长250.53%;对于营收大幅增长,阳光电源表示主要系光伏逆变器、储能业务及新能源投资开发收入增长所致。
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实现营收811.19亿元,同比增长39.38%;实现归母净利润50.77亿元,同比增长111.34%。报告期内,公司光伏组件、支架、分布式系统及储能业务实现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同时,公司储能产品综合成本持续下降,储能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国家能源局在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从投资规模来看,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新投运新型储能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2024年,技术迭代升级将进一步加速。以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为例,行业将陆续推出300安时以上的大容量电芯技术、耐高温电池技术、BMS-PACK级的气体联动、静默式液冷技术、大容量级联型储能等技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相关各方应坚持市场应用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新型储能电池技术、材料与工艺设计技术等迭代升级。
国内“内卷”
拓展海外新市场
与增势强劲的发展速度形成对比的,是储能的价格。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前三季度,EPC和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一直呈下行态势。其中,储能系统到2023年9月的中标均价为993.01元/千瓦时,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8%,与今年初相比下降34%,最低中标价格跌破900元/千瓦时。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业绩披露上看,行业竞争加剧,特别是电池产业链相关公司,市场价格竞争激烈。
刘勇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储能电池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跌幅度超过30%。截至2023年10月底,1小时、2小时、4小时时长的储能系统设备均价分别为1.12元、0.9元、0.85元。磷酸铁锂电芯价格目前在0.42~0.5元/瓦时左右,个别企业为缓解库存压力,将价格降至0.3~0.35元/瓦时左右。
低价竞争的压力在各企业的财报中也有体现——营收和净利双增的企业不足半数,许多企业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处境。
一位储能从业人员对此持乐观态度,他对记者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会产生马太效应,各企业比拼的是性价比、创新力和品牌力,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他认为,对头部储能厂商来说,未来可能会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赢得更多的销量。
面对国内储能行业的疯狂“内卷”,不少储能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美国、欧洲目前是全球前三大储能市场。据欧洲储能协会测算,至2030年全球需部署20000万千瓦左右的储能,即每年新增1400万千瓦;至2050年需部署60000万千瓦储能,即2030年后每年新增2000万千瓦。
面对规模巨大的“蛋糕”吸引,多家企业纷纷“出海”布局。
今年8月,就有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瑞浦兰钧、鹏辉能源、阳光电源五家储能企业拿下海外订单,创年内新高。从多家企业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来看,收获海外订单的企业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如美的集团工业技术事业群旗下子公司科陆电子与美洲某知名能源企业达成合作,将向该客户销售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容量合计43.7万千瓦时。南都电源与英国某储能公司签署协议,将提供17.8万千瓦时储能锂电池系统。欣旺达动力在近期宣布与Power-x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和推进先进的储能电池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由于欧洲户储整体去库存影响,户储市场增速阶段性放缓,产品降价出清库存,所以一些公司出货量下降较多,导致二三季度销量持续不及预期。
针对这一现状,储能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业内很多公司在变换姿势积极应对。“大家开始拓展新的海外市场,如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