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融合储能与数字技术 赢科储能数字能源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2-21 04:16:27

如果说新能源的尽头是储能,那么储能的尽头是什么?

赢科储能,有自己的答案——构建“硬件(产品)+软件(EMS、BMS)+平台(虚拟电厂、数字化管理与交易平台)”智慧能源产业生态。

2023年,被誉为“工商业储能元年”。随着配储成本降低、分时电价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也越发凸显。在碳达峰试点政策推动下,零碳园区+储能即将大爆发,分布式光伏强势配储政策也将覆盖更多省份。但与此同时,竞争、过剩也成为工商业储能的关键词。在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阶段,单纯卖产品或者解决方案已非长久之计,唯有配套差异化的整体运营能力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立足。除了眼下峰谷套利相关的基础收益之外,储能企业需要为用户带来更多确定性的预期收益。

虚拟电厂,将分布式电源、储能等资源聚沙成塔

2023年,赢科储能锚定工商业储能领域。在储能业务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在诸多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及案例以后,赢科储能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虚拟电厂和能源互联网平台。

与此同时,赢科储能数字能源事业部正式成立。

基于过往智能电池管理平台、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以及自有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底层操作系统,赢科储能快速搭建储能、光伏、充电设备等应用系统。与工商业储能结合形成工商业微电网、加上独立储能,形成赢科储能智能运维平台、智能运营平台、数字能碳监控平台。同期形成赢科自有虚拟电厂和实时电力交易规划。

为此,赢科储能成立研究生工作站,聘请拥有国内排名前三的工业互联网企业经验和能源行业经验人才,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上海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专业院系进行包含微电网、虚拟电厂、大数据、算法等课题研究,现已获得30多项知识产权及软著专利。

据了解,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总体电量供应充裕、电力高峰时段紧张的特点,但高峰时段持续时间不长。绝大多数省份一年中电力负荷超过最高负荷95%的总持续时间仅为几十个小时。但为了满足这5%的峰值负荷需求,建设电厂和配套电网可能需要花费数千亿元。虚拟电厂通过将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力用户、电动汽车等资源聚合后与电网进行灵活、精准互动响应,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节省了传统电厂和电网的投资。

图片

赢科储能虚拟电厂解决方案

对于用户来说,虚拟电厂的加入使得自身用能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同时还能够参与多个能源市场交易,如能源调度市场、电力交易市场、需求响应市场等。这种多元化的参与保证了用户更多成本回收途径,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并帮助最大化能源资产的价值。

当前,贵州、山东、浙江、天津、重庆、河北、甘肃、广东等18省区出台关于需求侧参与电网调节的补贴措施。补贴总价最高达500万元,补贴单价最高35元/千瓦.次。

AI引擎驱动,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用能管理体系

赢科储能基于自身储能系统应用和虚拟电厂业务,通过信息技术将广域可调资源连接,实现了设备数据和互动信息的存储、计算、分析,具备能源运行决策、管理、交易、辅助服务等功能,整合优化各类分布式资源与智慧能源服务平台、电力交易平台、调度系统交互。在能源数据和分析方面,虚拟电厂一旦运行,将不断产生能源和交易数据。在获取海量数据后,利用AI算法引擎可为用户提供实时的能源数据监测、分析和决策功能,实现储能电站智能化运行,从而更好地管理其能源资产,优化能源使用和运营策略,提高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

2024年1月,赢科储能与某市电网、国网某省供电服务中心(某省负荷管理中心)建立合作,正式加入该省级及市级虚拟电厂体系,并成功完成了电网需求响应负荷集成商注册,标志着赢科储能拥有第一个试点省份,实现从0到1的应用突破。未来,赢科储能将接入更多区域的省调平台,为不同地区甚至海外市场提供灵活的能源调度、负荷管理和需求响应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赢科储能立足储能技术和数字能源创新,在提供高效完备的储能产品与服务的同时,致力于构建智慧能源产业生态,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同时,提供参与碳市场和能源市场交易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能源价值链,为用户创造更多附加价值。

新闻介绍:

如果说新能源的尽头是储能,那么储能的尽头是什么? 赢科储能,有自己的答案——构建“硬件(产品)+软件(EMS、BMS)+平台(虚拟电厂、数字化管理与交易平台)”智慧能源产业生态。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