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合肥市工信局发布数据,今年截至10月21日,全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远超去年全年74.6万辆。预计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74%。
前9个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023年全年。数据显示,前9个月全市汽车产量达131.17万辆、同比增长33.4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2.75万辆,同比增长74.47%。
合肥还表示,力争到2027年培育出2-3家年产50万辆整车的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的零部件企业,使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300万辆,产业集群营收突破 7000亿元。
早在2009年,合肥成功申报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成为首批参与示范推广的13个城市之一。一年后,合肥把握国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力度的政策机遇,与上海、长春、深圳、杭州等4个城市一同成功获得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资格。2014年,合肥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2016年,出台《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6年,蔚来牵手江汽,4年后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2021年,比亚迪合肥基地签约,快速下线的首车展现“合肥速度”……目前,合肥已汇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实现了外资巨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形式的“全满贯”。
龙头车企引领,撬动上下游供应链配套企业落户。目前,合肥已先后培育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时,全球资本界、产业界看好合肥发展前景,包括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奥托立夫、均胜电子、福耀玻璃等,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康宁车载玻璃等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接连落户。在合肥,产业集群带动了产业链实现整体提升。城区基本建成2公里充电服务圈,实现“三区两中心”(居住区、办公区、高速服务区,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全覆盖。
作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拥有中科大、合工大等高等院校 50 余家,近三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近 100 万人、培育新能源汽车新型研发机构 11 家,推进“合肥大学-大众安徽”共建学院,推动校企共建比亚迪、长安等汽车学院,每年输送汽车人才 8000 名。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业人员超 15 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 4 万人。
汽车已被定位为合肥“首位产业”,如今,“新港、新桥、下塘”三大百万辆、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雏形初具,高新、包河、新站、庐江、肥东、巢湖等六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发展园区蓬勃发展。“三基地六园区”的打造,编织起一张新能源汽车产业“网”。面向2024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合肥市将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优化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支持比亚迪、大众、蔚来、长安等做大做强,深化江淮与华为合作,大力发展商用车、特种车,推进整零协同、芯车协同、智车协同,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