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储能网获悉,中国液态锂电池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世界第一,全世界 70% 以上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全球排名前 10 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占据 6 家。
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1998 年,陈立泉团队推动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液态锂电池的中试生产线,为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率先取得技术优势并实现产业化。面对这一局面,中国科研团队奋起直追。陈立泉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建立圆柱电池实验线,生产出我国第一颗圆柱锂离子电池。1996 年,该型号锂离子电池通过专家鉴定,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后,在陈立泉团队的努力下,1997 年建成了一条年产 20 万只 18650 型锂离子电池的中试生产线,以我国自己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为主,虽然生产能力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却是中国锂电池产业化跨时代的见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企业在正极材料全球产能占比达到 90%,负极材料全球产能占比达到 86%,电池制造设备企业全球营收占比达到 79%。
中国锂电池产业从跟跑、并跑,到如今实现突围、领跑全球,离不开众多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未来,中国锂电池产业将继续在固态电池等领域发力,为实现 “电动中国” 的梦想奠定基础。
全球市场格局中的中国力量
(一)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
中国在全球锂电池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全世界超 70% 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国在锂电池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 TOP10 公司中,中国公司占据 6 席,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孚能科技。以 2023 年为例,这 6 家公司合计市占率高达 63.7%。中国企业的崛起,改变了全球锂电池市场的格局,从曾经日本等国的技术优势主导,转变为如今中国企业的强势引领。
(二)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卓越的竞争力。在正极材料方面,中国企业全球产能占比达到 90%;负极材料全球产能占比达到 86%;电池制造设备企业全球营收占比达到 79%;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占比达到 61%。在动力锂电池制造环节,2022 年中国企业的装机量全球占比突破 60%,到 2023 年 1 - 11 月更是达到了 63.7%。中国锂电池产业链的全面优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厂商在海外市场的市场份额呈上涨趋势。在过去,三元锂电池是海外市场的主要技术路线,但随着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优势的凸显,海外汽车整车厂越来越多地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以宁德时代为例,2023 年前三季度在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装机量同比增长近两倍,追平了韩国电池巨头 LG 新能源的市场份额。其他中国厂商在海外市场也表现出色,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未来,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流技术路线的中国厂商有望继续在海外市场扩大份额。磷酸铁锂电池正受到国际市场青睐,欧美车企纷纷瞄准,多家海外车企相继向中国电池厂商采购磷酸铁锂电池。随着海外车企逐步转用磷酸铁锂电池,不少海外电池企业也开始进军该赛道。中国电池企业在产品配套上具备先发优势,未来在海外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锂电池产业的优势密码
(一)市场需求的强大驱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锂电池有着巨大的需求。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的普及,使得锂电池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供应。以手机市场为例,中国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每年的手机销量都在数亿部以上。而每一部手机都需要一块或多块锂电池来提供电力,这就为锂电池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更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不断攀升。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 35.8% 和 37.9%,市场占有率达到 31.6%。2024 年 1 至 8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 29% 和 30.9%,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37.5%。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就是动力电池,而动力电池主要由锂电池组成。一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锂电池数量和容量都远远大于消费类电子产品,这进一步加剧了对锂电池的需求。
(二)政策扶持的有力推动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扶持政策为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锂电池行业发展与创新。例如,《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2024 年本)》(征求意见稿)、《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 (2024 年本)》(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等产业政策,为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此外,政府还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从而间接促进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锂电池研发的投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三)制造优势的完美体现
中国具备完整的供应链,从原材料提取到电池组装一条龙完成,这是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制造优势所在。在原材料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为锂电池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同时,中国的原材料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锂电池关键材料。
在电池组装方面,中国拥有众多的电池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高效地完成电池的组装和测试。此外,中国的电池生产企业还注重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够生产出性价比高的锂电池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锂电池产业的优势密码在于市场需求的强大驱动、政策扶持的有力推动和制造优势的完美体现。这些优势将继续推动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使其在全球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未来展望与挑战
(一)科技创新的突破方向
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为电池技术的 “终极解决方案”,以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以及长寿命的优势,成为未来锂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中国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的突破日新月异,多家国内企业正加速推进固态电池的中试与量产进程。
中国企业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鹏辉能源、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机构成功攻克固态电解质制备的难关,将能量密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一些企业如太蓝能源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发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据称达到传统锂离子电池的 400%。
未来,中国企业应持续加大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通过材料优化、工艺改进等手段,不断提升固态电池的性能,争取在全球固态电池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二)全球竞争的新局面
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锂电池产业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我国锂电池生产面临四大挑战,70%“锂” 依赖进口,资源受限;同时,国际市场壁垒显著抬升,欧美市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意义重大,但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和欧洲《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当地市场产生影响。此外,随着终端市场降速,产业链中上游成倍扩张的产能将面临需求急剧萎缩的打击。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锂电池产业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首先,遏制扩产冲动,提高发展质量。企业避免盲目扩产能,寻求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化生产工艺,对替代性路线加强研发布局。其次,引领行业标准,寻求合作共赢。加强研究建立高标准体系,注重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提升原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最后,加强上下游协同,优化市场秩序。企业应关注重点市场产业发展诉求,共同应对国际市场壁垒,提升中国锂电池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