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在日前于浙江省长兴县举行的“第三届发电侧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论坛”上,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应用,对于推动能源电力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全球能源变革深入推进,储能行业正迎来广阔发展机遇。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58.52GW/128GWh),较2023年底增长约86%,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的装机规模。电源侧、电网侧、负荷储能应用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果,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等多元化储能技术实现积极发展。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介绍,当前我国储能技术发展呈现技术多元化、放电时长增加的特点,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装机规模占比继续下降,压缩空气储能、铅炭电池储能占比不断上升,液流电池储能占比基本持平。她表示:“电力系统对储能需求十分迫切,复合型储能是大规模工程化储能技术发展重要战略方向,数智化新型控制技术将成为复合型储能项目成败关键。”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看来,当前发电侧储能技术仍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储能市场机制、促进储能技术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是业界共同面临的课题。他呼吁,业界要积极探索储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新途径,携手推动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单一应用迈向多元融合,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互联网贡献力量。
业界认为,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储能应用的商业模式将不断丰富,我国储能行业将继续高速增长。中关村(5.280, -0.01, -0.19%)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表示,推动储能可持续发展,本质上要实现商业化应用,电力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都是未来值得储能行业重点关注的应用领域。
据介绍,“第三届发电侧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论坛”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能清能院”)主办。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固态电池储能技术与产业创新联盟”成立仪式,由华能清能院牵头发起,联合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固态电池储能技术与产业创新联盟。
华能清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卫东介绍,华能清能院深耕储能11年,目前业务范围覆盖储能电站、换电重卡、智慧运维、检测认证等多方面。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固态电池技术作为储能领域的革新力量,正逐步展现出其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显著优势,华能清能院携手高校、科研院所、生产厂商成立固态电池储能技术与产业创新联盟,旨在推动固态电池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固态电池产业生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