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新型储能从“疯狂疯长”到“惨烈混战”,2025年能否破局?

来源:储能综合   发布时间:2025-02-01 18:23:42

近年来,中国新型储能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184.2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26.5%和147.5%。这一突破标志着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储能相关企业的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24年底,累计注册储能相关业务企业超过28万家,而2021年仅为1.19万家。这一数据反映出市场对新型储能的强烈看好以及资本的积极涌入。众多企业的涌入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为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价格战激烈,盈利能力受挑战

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新型储能行业也面临着激烈的价格竞争。2024年,储能系统中标均价显著下降,2小时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全年中标均价为628.07元/kWh,相比年初下降了43%。在工商业储能领域,价格战更是激烈。2024年9月,科陆电子和沃橙新能源分别报出0.598元/Wh和0.58元/Wh的价格,博时储能联合瑞浦兰钧等企业推出的工商业储能柜报价甚至低至0.498元/Wh。

过低的价格不仅可能导致部件减配、粗制滥造,还可能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价格战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部分企业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投资回报存忧,收益模式待完善

在价格战的影响下,新型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指出,独立和共享储能商业模式面临出租率低、租赁价格下降、出租周期缩短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政策支持的不足也给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容量补偿机制尚不完善,辅助服务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现货价差普遍较小,现货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充分体现储能的价值。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储能项目在投资回报方面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政策持续利好,市场前景可期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仍得到了政策的持续支持。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布2470余项与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政策,其中2024年发布了770项,是上年同期的1.2倍。这些政策涵盖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多个方面,为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从市场需求来看,新型储能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计为40.8吉瓦至51.9吉瓦,平均值约为45吉瓦。中信建投则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将超过250吉瓦时,增速超过60%,全球储能市场空间有望突破200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新型储能行业在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推动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024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纷纷推出了500Ah+的大容量储能电芯,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持续深化。大容量储能电芯的推出,不仅提高了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还降低了单位成本,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长时储能技术的发展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对长时储能的需求显著增加。多家电池厂商积极布局长时储能技术,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例如,国际首套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在山东肥城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长时储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储能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储能技术研发、安全运维和光储场站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也为新型储能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2025年,储能将成为钠电产业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突破口,多家企业推出相关产品并计划量产。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在储能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

储能用(半)固态电池的应用也在逐步推广。凭借高安全、长寿命等特性,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铺开。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使其在储能系统中具有显著优势。

碳化硅(SiC)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光储系统向高压、高频、高效能方向演进,SiC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提升光储系统的整体性能。

海外市场拓展,国际竞争加剧

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储能大单规模超150吉瓦时,订单分布区域包括中东、欧洲、南美、东南亚、北美、澳洲等。海外市场对储能的需求持续增长,欧美市场受到设备成本下降以及良好的项目经济性等因素影响,储能需求仍保持高速增长;中东、东南亚、拉美、南非等新兴市场的储能装机需求从0到1爆发。

然而,海外市场也存在诸多风险。海外市场进入壁垒高,但系统价格高于国内,单价较国内高出0.2元/瓦时至0.6元/瓦时不等。例如,美国市场受关税增加预期的影响,可能在2025年迎来“抢装潮”,但如果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贸易政策出现更多不确定性,出台进一步加征关税等不利政策,将对中国企业出口产生影响。

总结

2025年,新型储能行业在装机规模、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价格战、投资回报、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推动新型储能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收益模式、拓展海外市场、应对国际竞争等。只有这样,新型储能行业才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201/50000129.html

新闻介绍:

近年来,中国新型储能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184.2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26.5%和147.5%。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