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重大发明!!!中国科学家研发出"全天候"超级钠离子电池

来源:锂电派   发布时间:2025-04-14 14:44:43

近日,中国科学院团队宣布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钠离子技术的新型环保电池,其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池提升近300%,且成本降低40%。这一成果被业内视为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能源》。

当前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核心瓶颈。此次研发的钠离子电池不仅解决了锂资源短缺问题,还通过创新电解质配方大幅提升安全性能。团队负责人张教授表示:“该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两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

技术亮点与行业影响

1. 环保优势:钠资源丰富且无污染,生产过程碳排放降低60%。

2. 经济性:原材料成本仅为锂电池的1/3,有望推动电动汽车价格下降。


3. 应用场景:除汽车外,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储能、无人机等领域。

清华大学能源研究院李研究员指出:“此项技术若规模化落地,将重构全球电池产业格局。”消费者更关心实际体验,网友热议:“续航焦虑终于有解了!”“期待早日量产!”

目前,多家车企已与研发团队接洽合作。政府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技术转化进程。

至此为止,中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达到5486项,而日本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只有1192项,美国只有719项。

就连一直吝啬于夸奖中国科技硕果的《日本经济新闻》,也罕见地为中国钠离子电子研究点了赞:在创新型电子研究方面,中国的存在感不断增强。

目前国内的电瓶车、新能源汽车大多使用锂电池,但锂电池的物理缺陷还是让不少人忌惮:锂的特性使得其在外壳破裂、与氧气接触后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甚至起火爆炸。新能源汽车发生车祸后,也产生过燃烧、爆炸的例子,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

与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更稳定、高效、安全系数更高,不易出现起火、爆炸,生产成本也更低。这恰好满足了新能源汽车对高性能、大容量电池的需求。而与产地主要集中在南美洲、非洲的锂相比,钠在中国有着高达1.5万吨以上的矿产总储量。长远来看,钠离子电池较锂电池更具开发利用价值。

图片

就目前来说,手机、电脑等个人电子设备的电池,亦或者是两轮、三轮电瓶车,使用的都是锂电池;作为锂电池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钠离子电池将其彻底取而代之还要多久?中国钠离子电池颠覆现有电池市场格局的故事,已经拉开了帷幕。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414/50001745.html

新闻介绍:

近日,中国科学院团队宣布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钠离子技术的新型环保电池,其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池提升近300%,且成本降低40%。这一成果被业内视为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能源》。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