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氢能再添城市化应用场景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2-05-19 00:40:14

伴随着氢能技术的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正迎来爆发期,全国各地竞相加大力度布局氢能产业,氢能在城市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就在不久前,全球首款氢光一体智能零碳路灯、氢动二轮车等先进氢能利用产品在浙江杭州正式亮相。

氢能再添城市化应用场景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5月6日,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与杭州春江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中国智谷富春园区发起的新能源产品体验基地正式启用。该基地集中展示了纳米固态储氢技术及最新研发应用成果,包括氢光一体智能零碳路灯、氢动二轮车、氢动物流三轮车以及氢动观光四轮车等。

氢能走近“寻常百姓家”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氢能在城市的应用场景主要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模式较为单一。此次在杭州启用的新能源产品体验基地展示的多个氢能先进技术产品,无疑将推动氢能在城市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推动氢能从单一下游应用逐渐向城市氢能生态圈演变。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科研产业部部长翁卫国向记者介绍,氢光一体智能零碳路灯采用太阳能和氢能耦合发电技术,可为城市道路提供全天候照明,且免维护、无市电、即装即用;氢动二轮车则装有特制纳米金属固态储氢瓶,充氢30秒后,就可以载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行驶70多公里,且安全又高效。

“氢动路灯和氢动二轮车所采用的纳米结构储氢罐已具备大容量储存氢气的能力。这种储氢罐非常安全,充换氢便捷、容量大,便于量产,未来消费者在便利店或高速公路服务区就可以购买储氢罐,进行充氢服务。”翁卫国说。

除此之外,目前,氢能还正拓展快递车、氢光电暖器等应用场景。“通过不断拓宽氢能的多元化应用形式,让氢能走进‘寻常百姓家’,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氢光一体化技术发展,推动零碳移动电源应用,带动氢能安全消费。”翁卫国说。

多个城市积极落地氢能应用项目

受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不少城市正持续加大储氢、运氢、加氢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积极为氢能普及应用提供多样化实践场景。

比如,今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明确构建低碳、经济的绿色氢能供应体系,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及昌平能源谷、中石油沙河科技园等产业园区,探索开展氢能在建筑分布式供能、民用热电联供、储能调峰等领域的应用;同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推进加氢站和氢源等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进氢能多元化商业化应用; 日前,浙江省嘉兴市嘉港区委员会印发《嘉兴港区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加氢站建设和运营使用,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共有30个省份、158个城市在地方“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57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受此推动,城市氢能应用项目加速落地。去年8月,天津网络货运正式开启“氢时代”,5辆氢燃料电池重卡往返天津港运送铁矿石,完成了该市首次氢能绿色运输任务;在山东,自“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启动以来,截至今年1月,已建成加氢站22座,推广燃料电池车辆848辆,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30余条。

据翁卫国介绍,氢光一体零碳路灯除在杭州正式投入使用外,在嘉兴、西安、咸阳也均已敲定安装使用意向。“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家企业提出生产合作意向,有望很快实现量产。”

应鼓励地方积极打造氢能生态体系

目前,高成本仍然是公认的氢能产业发展与氢能产品规模化推广“拦路虎”。

“氢能在城市场景中应用,更多受限于季节性和高低峰波动带来的成本上升。与工业用氢24小时连续供应不同,城市场景对氢的需求多集中于夏季、冬季的白天,但白天高峰期用电成本较高,这就需要利用夜间低谷期的低电价制氢,同时配备大量储氢设备进行削峰平谷,如此一来,制氢、用氢成本就会随之提升。”康明斯公司战略部氢能项目负责人杨小珂说。

在翁卫国看来,随着氢能应用场景的逐步多元化,氢能成本障碍有望逐渐得以破解。“目前,氢能应用场景多元化趋势明显,未来随着氢能船舶动力、氢光电站、固体加氢站、氢能电源、氢能冶金、建筑氢能供热等应用场景逐步拓宽,加之氢能产业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以及氢能规模化制备等,氢能使用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为加速城市氢能产业发展,翁卫国建议,下一步应鼓励地方积极打造氢能生态体系,推进氢能示范区。同时鼓励探索氢能相关技术升级创新,助力氢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新闻介绍:

索比储能网讯:伴随着氢能技术的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正迎来爆发期,全国各地竞相加大力度布局氢能产业,氢能在城市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就在不久前,全球首款氢光一体智能零碳路灯、氢动二轮车等先进氢能利用产品在浙江杭州正式亮相。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责任编辑:zhy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