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展会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储能头条

能源局最新政策并非不再强制配储!二季度将有大量储能招标!

2023-04-26 17:12:09
作者:潘望来源:潘望
分享到: 

索比储能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科学安排储能建设,按需建设储能。根据电力系统需求,统筹各类调节资源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各类型、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等关键内容。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有部分业界人士将其引申解读为国家以后不再强制配储。但是,在之前的国家层面上,从未有过强配储能的政策,国家能源局对于新型储能的定位,一直是“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对此,多位业内专家的分析意见也基本一致,他们认为国家和地方不一样,国家没有要求过强制配储,但地方还是会继续推行。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就在4月25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征求《加快我省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根据该征求意见稿,河南省将加强新能源和新型储能融合发展,至2025年,河南省将力争实现新能源配套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4GW以上。2021年以后进入风光开发方案的新能源项目,严格配置储能,储能不能晚于新能源投运,未投运储能,电网不得调度及收购其电力电量。同一区域内,储能配比高的优先调度,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储能时长长的优先调度。未按承诺履行新型储能建设责任的,或未按承诺比例租赁新型储能容量的新能源企业,按照未完成储能容量对新能源容量规模的2倍予以扣除其并网容量。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此前在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发布《山东省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要求新能源电站未按要求配足量储能容量或面临强制停运。因此,储能配置即是市场需求,也是政策需要,除浙江、广东等目前并未强制要求新能源电站配储的地区外,其他地区不会发生较大变化。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索比储能网查阅公开资料发现,2022年,国家和各地方共发布市场规则相关的政策85项。在政策支持引导下,2022年,山东省新型储能首次参与现货市场,独立储能可以通过现货套利、容量租赁、容量电价补偿获得收益;山西省印发全国首个针对新型储能参与一次调频有偿服务的地方政策;甘肃省建立了首个新型储能参与的调峰容量市场,通过容量补偿实现灵活性调节资源固定成本的有效疏导,独立储能可以通过参与现货市场、调峰容量市场、调频市场获得多重收益;南方、西北、华北、华东等区域修订了新版“两个细则”,再次明确新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并推动新型储能参与多项品种的交易。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目前,在工商业电价差较大的地区,用户侧储能已初步具备盈利能力,而其他地区应用场景因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大规模投资建设驱动力不足。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能源局在最新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根据电力系统需求,统筹各类调节资源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各类型、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是想以因地制宜的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推动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加快发展。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同时,市场分析认为,光伏硅料硅片的降价也给新能源电站配储成本提供了喘息空间,叠加强制配储要求政策,光伏发电侧的储能装机无疑将是今年市场爆发的源动力。数据显示,今年大储项目(即电源侧和电网侧,也可分为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将是国内储能装机主力,容量占比合计达89%。大型储能电站在2023年规模放量是一件确定性极高的事情,今年将会迎来一个发电侧光伏储能的大年。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据机构研报测算,假设2023/2024/2025年储能配置率分别为13%/17%/21%,时长分别为2.1h/2.3h/2.5h。今年国内大储新增装机有望达到33.2GWh,同比增长124.8%;到2025年,国内大储新增装机量有望进一步增长至90.2GWh,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83%。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此外,索比储能网注意到,4月24日,南都电源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其2023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对于储能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南都电源表示,大储订单一季度的开标进度有所减慢,主要受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下跌影响,目前能够看到锂价已经稳定,预计二季度会有大量的储能招标信息。WxU储能-碳索储能网-专业的储能产业门户

责编: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