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储能行业创新涌动。
在电芯层级,基于大容量的电芯此起彼伏;在系统层级,基于电芯、PCS、综合算法,以及与电网、光伏等协同形成内化两大进化方向。以近日的上海SNEC展为例,在内部进化方向,宁德时代推出新型光储融合方案,利用耐高温石墨负极,实现高温电芯技术,实现0辅源、自加热技术的储能系统;比亚迪推出“刀芯配储”,即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魔方;天合储能亦推出搭载高温电池的无空调储能系统;蜂巢能源推出短刀电芯储能系统……
而在外部进化方向,阳光电源、华为等推出光储融合方案;阳光电源、远景能源、南瑞继保、海博思创等推出构网型储能系统。
从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天合储能、华为、蜂巢能源等的一系列企业创新步伐来看,储能系统领域 “内外进化”趋势明显,并已经形成了不同系统解决方案。
所谓内外进化中的“内”,是指储能系统从内部开始优化,比如电芯、PCS、软件算法等不断创新,从而形成更优的系统;而“外”则是指储能系统加速与电网、光伏耦合,形成构网型储能、光储融合方案,从而加码储能系统的优化、迭代。
内部:储能系统电芯、PCS、算法进化
内部进化,是储能系统优化的重要方式。当前,储能系统因入局者庞杂,在技术进化方向亦表现极大的“领域特性”。
首先,具备电芯能力的系统集成玩家,开始聚焦电芯材料或者电芯结构,形成更优的方向。在电芯材料迭代方面,宁德时代、天合储能以高温电池主导储能系统的革新。
5月24日,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光与储实时联动,实现毫秒级功率控制,保障电力平滑输出,同时充放电效率提升10%。该光储融合系统通过高温电芯技术结合自加热技术,实现系统自主控温,无惧寒暑,无需冷却系统及外部辅助电源,摆脱储能电池对辅助电源的依赖。高温电芯技术采用耐高温石墨负极材料及特质的电解液配方,电芯在超过35°C的条件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衰减特性。
在储能电柜模块,宁德时代配备了首款长寿命高温电芯,系统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在光储变流器模块,宁德时代为每一个组串式光储变流器都配备了储能电池,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宁德时代还首创本地能量管理系统(Local EMS),搭载于每一个组串式光储变流器中,一方面可实时与上层管理系统通讯,另一方面可实时识别储能电池能量分配需求,实现毫秒级响应,输出功率“零”偏差。
另一个重磅玩家——天合储能亦在此期间对外推出搭载高温电池的无空调储能系统。
天合储能将围绕高温锂电材料体系、系统结构、均温控制重新设计。在电池开发上,天合储能开发出耐高温锂电池;在系统方面,持续优化大型储能的仓体结构,比如打造通风效果良好的全通畅系统。
宁德时代、天合储能的无空调储能系统,核心均在与电芯,试图从电芯角度定义系统,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具价值更安全的储能产品,助力实现电力在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的稳定运行。
除了电芯材料变革外,亦有从结构尺寸来主导储能系统进化。该路线主要以比亚迪、蜂巢能源等为例,刀片工艺等亦将重新“定义”储能系统。5月24日,比亚迪推出首款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比亚迪魔方无模组、无PACK、直接集成到系统,可降低约36%的零部件数量,提升约98%的空间利用率,加大约30%的结构强度。同时,可通过灵活组合,适用于工商业储能、电站级储能等应用场景。
5月24日,蜂巢能源发布了储能专用场景的系列短刀电池,包括L500型325Ah电力储能专用电芯、L600型124Ah工商业储能专用电芯、L600型168Ah家庭储能专用电芯等系列产品。在系统集成环节,蜂巢能源基于短刀电池推出系统方案。以电力储能系统为例,与传统VDA储能系统相比,325Ah储能专用电芯基于短刀电芯结构,采用LCTP技术,Pack零部件减少15%,Rack动力连接件减少50%,从而降低系统成本。
其次,除了电芯层级的技术优化,PCS层级是在不断优化,形成具备综合控制能力的系统。PCS决定了电能转换的质量与系统的效率。PCS玩家相继推出组串式、集散式、高压级联式、模块化、集中式解决方案。不同拓扑结构的容量可利用率也不相同。当前,盛弘电气、上海电气等入局了模块化储能变流器;而智光储能、新风光、易事特等推出了高压级联型储能变流器。
而表现到储能系统,亦出现了上述几种系统分化。随着市场中300Ah以上的储能电池陆续推出,以及变流器单体功率即将突破4MW,更高容量电池和更高功率的PCS正在同步进化,形成综合的系统解决方案。
再次,从电池运行状态的监控、系统的协同控制、加与电网的协同互动能力来获取辅助服务收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逐渐上升为重要基础。
海博思创认为,储能系统集成不只是简单连接和电芯堆叠,储能系统集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数字化贯穿的过程。数智化技术无论是在电池状态监控,还是电力交易的策略设计和数据预测方面均十分关键。
尤其,当未来储能系统运行周期动辄20年,对能量管理、电池一致性管理的要求就越高。这就需要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提高储能系统内部多单元功率出力分配策略的精准性,以此减少不同单元之间电池SOX的差异,进而提升系统的容量可利用率。
海博思创在产品开发、技术迭代、项目管理、质量追溯展开全生命周期数据跟踪,将在未来的电力交易、碳交易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远景能源打造了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可实现储能系统的安全管理、功率预测、电力交易等功能,更好应对国际项目更严苛的要求和更多变的环境。“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可解决能源协同的挑战,目前接入的全球资产已经超过了400GW。”远景能源创始人张雷曾表示。
而阳光电源储能系统采用站级调度群控技术,能量管理系统(EMS)的 POD 控制器基于采集 PCC 功率和频率信息。当检测频率超阈值范围时,基于功率微分计算量进行比例调节,并进行通讯延时和响应延时的补偿校正,输出阻尼功率,储能系统响应阻尼功率的指令叠加,可在 3~5 个周波内抑制0.15-2.5Hz低频功率振荡。
上述案例的功能,均有赖于储能数字化、智能化的实现。
外部:电网耦合、光伏融合
随着光伏发电成为主流,向着光储融合、电网耦合发展。未来,零碳工厂、零碳建筑、零碳园区、零碳城市也将成为现实。
首先,众多系统集成商开始关注与光伏的融合,推出光储融合方案。阳光电源、华为、天合储能、宁德时代等均在在光储融合领域推出针对性方案。
以阳光电源为例,阳光电源在SNEC上展出了光伏、储能、充电、氢能、运维管理等全域产品,及“光储充氢维”全域融合能力,覆盖能源基地、零碳园区、零碳家庭全场景。阳光电源还推出“1+∞全屋绿电解决方案”,围绕逆变技术核心,在业内率先实现全栈自研的“光储充优云”系统级产品组合,打造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
无独有偶,华为也提出了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包括清洁能源基地、工商业、户用三大应用场景最前沿的解决方案和全球成功应用实践。在清洁能源基地打造方面,华为创新提出了“三个融合”理念,即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光储融合、能量流与信息流融合,与生态伙伴携手打造稳定并网、极致安全、智能运维、更高收益的新型清洁能源基地解决方案。华为推出光伏和储能系统智能协同控制,可有效保障在离网状态时2:1高光储比稳定运行;同等储能配置下,更高的光伏比例,有利于降低系统度电成本30%。
其次,伴随更高比例可再生资源的接入,掌握关键电网技术,促进储能系统有效参与电网调度与辅助服务。
当前,国内风、光能源大基地、大水电、大核电等集约化开发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电力负荷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大容量、远距离能源输送大通道建设全面加速,不断深化“西电东送”、扩大“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中国能源生产、消费呈现逆向分布等特征逐渐明显。
全球能源加速转型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高比例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三高”态势逐渐凸显,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出更大挑战
电网的交互能力也决定着储能系统运行时的性能表现。众多系统集成商表示,参与到电网调频、调压、调峰以及惯量支撑等调节工作才是储能系统核心价值所在,这就需要企业研发团队对电力系统、电网的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构网型储能得到重视。
阳光电源认为,在“三高”背景下,储能系统应具备多次连续高低穿构建能力,这也是下一代并网标准要求趋势。当前,GB/T 34120、GB/T 36547 等多个并网标准要求电压故障穿越期间的无功响应时间为30ms。并网点电压因短路等导致跌落、大负荷扰动导致过压时,需要储能系统保持并网,并向电网提供无功功率支持电网恢复,“穿越”故障区域。构网型储能自西藏首提“强配”后,正在加快走进储能领域。
事实上,构网型技术不仅提高系统自身能力,还可以提高储能系统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能力、提高储能电站的经济收益,不断优化储能系统应内核。
结语
当前储能正走向规模化发展初期。储能系统是直面业主的终端。面对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光储同寿等一系列发展需求,储能系统的门槛越来越高,基于储能系统技术进化也将愈演愈烈,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也将不断得到优化,储能系统之战已经全面开启。不过,究竟是哪种进化或哪些进化会获得市场认可,时间会给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