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该公司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28亿元至37.52亿元,同比增长162.14%至195.61%;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35.03亿元至39.27亿元,同比增长204.40%至241.32%。
结合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天合光能今年前三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7.68亿元、17.30亿元,即在第二季度,该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区间分别为15.60亿元至19.84亿元、17.73亿元至21.97亿元。
针对上半年的净利润表现,天合光能在公告中归因于四方面原因:一是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二是先进产能释放,大功率210系列光伏产品销售占比同比提升;三是上游硅片产能释放,产品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四是采购材料、物流运输等成本及期间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近些年来,光伏产业马太效应显著,龙头企业业绩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随着上游产业链价格持续下降,对于下游组件厂商而言,其整体盈利空间有所改善。从预示着主营盈利能力的扣非净利润数据上看,天合光能第二季度盈利水平环比第一季度有所提升。这背后,与其组件出货量规模的提升相关。
综合行业机构各方的统计预测,在国内光伏企业上半年组件出货量榜单上,天合光能预计出货量为27GW至28GW,排在晶科能源之后。而2023年全年,天合光能的组件出货目标为65GW。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下滑、N型技术迭代趋势渐明,包括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在内的五大光伏组件厂商纷纷加快了扩产步伐。
对于天合光能而言,该公司今年披露了两份地方性合作扩产项目。
今年4月18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拟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10GW新一代高效电池项目及相关配套辅助设施,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含流动资金);5月29日,该公司再行公告,拟在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25GW单晶拉棒及配套项目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07亿元人民币(其中,天合光能出资约87亿元,什邡国有公司出资约20亿元)。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7月10日,天合光能新发公告,其计划在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13GW单晶拉棒及配套项目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人民币(其中,天合光能出资约43亿元)。
在此次公告中,天合光能表示,“当前公司的在建项目较多,资金投入较大,可能会对公司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后续公司将通过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截至2023年一季度,天合光能货币资金余额为227.05亿元,环比2022年底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该公司短期融资规模有所增加,其期末资产负债率亦环比略有提升。
事实上,天合光能今年同样加紧融资,以补充流动资金。今年2月份,该公司完成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约88.65亿元,分别用于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今年6月份,天合光能再抛百亿定增方案,拟融资109亿元,用于淮安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天合光能(东台)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天合光能(东台)年产10GW光伏组件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