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新能人才网
当前的位置:首页 > 锂离子电池

2030年全球车用锂电池供应量或增至2943GWh 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400亿美元

2023-07-26 14:48:06
作者:我的电池网来源:我的电池网
分享到: 

7月25日,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电动汽车锂电池供应量将由2023年的687GWh增至2030年的2943GWh,增长4.3倍。

SNE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锂电池预计将占电池市场的95%以上,而全固态电池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4%左右。

2022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到约2750万美元,SNE Research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CAGR将达到180%。

就在7月份,丰田表示,已取得固态电池重大突破。丰田碳中和研发中心的总裁海田敬二称,丰田已经开发出了提高电池耐久性的方法,并可以制造出续航里程为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充电时间为10分钟或更短。

而在今年6月份丰田举办的一场技术说明会上,该公司表示,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为固体,离子运动速度更快,对高压、高温具备更强的耐受力,能够带来稳定的高功率、增加续航里程以及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此前,全固态电池寿命较短是核心课题。固体电解质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反复膨胀和收缩,可能会引发龟裂,导致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流动会变得困难。

在该场技术说明会上,丰田公布,已经发现了克服这一课题的新技术。今后,在核算成本后,固态电池将全面进入面向量产研发的阶段。

中银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中最为关键的部件,其技术路线可分为聚合物、氧化物、有机-无机复合、硫化物等。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发展较早,已在部分领域实现应用,但其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低,升温后离子电导率提升但存在消耗能量和增加成本的问题;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综合性能好,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界面阻抗较大,界面反应造成电池容量衰减;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锂电极的界面稳定性较差,但由于离子电导率极高、电化学稳定窗口较宽,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尤其是日韩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结合聚合物和无机电解质的优点,近几年在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业化进展较快。

相关资料显示,在全固态电池中,目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应用较为活跃。

SNE Research在7月25日发布的报告中也提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核心在于长寿命和低价格的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制造技术开发。

国内市场方面,近期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研发、投融资、产能建设也相对活跃:

在技术研发方面,有机阴极具有资源丰富、理论比容量高、合成条件温和等优点,但存在密度低、电子传导性差、在液体电解质中溶解度高等问题。基于此,近日,中科院物理所吴凡团队开发了一种有机Li4C8H2O6阴极原位包覆CNT的方法来克服上述问题,并实现了高性能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此外,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它的综合性能与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适合进行产业化应用。此次研究中,马骋团队不再聚焦于上述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中的任何一种,而是转向氧氯化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氧氯化锆锂。实验证明,由氧氯化锆锂和高镍三元正极组成的全固态锂电池展示了极为优异的性能:在12分钟快速充电的条件下,该电池仍然成功地在室温稳定循环2000圈以上。

在投融资方面,近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太蓝新能源”)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由正奇控股与中金旗下基金联合领投,相关资金将用于公司新工厂的扩产建设、技术储备项目的持续开发、人才建设和产品上量等。本轮融资,君联资本等机构作为老股东,也持续追加投资。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加上太蓝新能源新一轮融资,截至目前,国内已有8家固态电池制造领域相关企业获得34轮融资。具体来看,清陶能源获10轮融资,卫蓝新能源和辉能科技均获7轮融资,太蓝新能源获5轮融资,恩力动力获2轮融资,赣锋锂电、中科深蓝汇泽、高能时代各获1轮融资。

在产能建设方面,7月4日,2023年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湖州分会场暨卫蓝新能源湖州基地二期项目奠基仪式在南太湖新区康山街道卫蓝二期现场举行。据悉,卫蓝新能源湖州基地项目一期已达产,项目二期总投资109亿元,占地约497亩,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GWh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月30日,卫蓝新能源360Wh/kg锂电池电芯正式交付蔚来,并提交质保承诺书,双方签署年度订单。

光大证券预计,2024年至2025年将会迎来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转折点,固态电池将优先从高端应用市场开始商业化,例如无人机、医用等领域,逐步向动力电池及消费电池领域扩展。

责编: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