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美的联手三菱进军储能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12-21 04:54:33

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团体,因为共同的储能目标走到了一起。

近日,美的集团旗下的科陆电子与三菱电力美洲公司签署了协议,携手闯关储能领域。在未来,双方将以美洲市场为主,在电池储能系统等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克难关。

这已经不是二者的初次合作,在此之前科陆电子和三菱已经在储能系统领域进行过合作,规模多达2GWh。科陆电子自登陆美洲以来,一直以稳扎稳打的步伐开拓业务,是少数能在美国站稳脚跟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印第安纳、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以及南美各国等地进行项目布局。

三菱方面发言人、三菱电力公司高级副总裁Tom Cornell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三菱电力十分看好储能领域,未来将会继续大力投入,预计五年实现20GWh以上订单。

美的经过多年发展,旗下众多业务板块已经成熟,不仅拥有MOTINOVA、美垦、美芝、威灵、合康、高创、美仁、东芝、日业等多个品牌,还在中国、印、日等国建成28个研发基地,集团拥有专利已达到5600余件,去年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其产品覆盖电机、芯片、阀、减速机、汽车部件、运动控制及自动化、压缩机、高低压变频器、储能和散热部件等。

01 海外收入大增

科陆电子是储能行业老兵,多年的深耕令其拥有出色的技术,并有能力参与储能项目全产业链建设,在市场上占有领先地位,也借着储能风潮在2023年斩获不少利润。

据悉,科陆电子储能业务在我国主要省份均有相关规划和布局,储能调频市场国内占有率达一半左右,其智能电网可实现全省以及全地市规模的覆盖。

2018年科陆电子的储能产品开始出海之路,是国内少数进入欧美储能系统集成商之一,目前全球累计出货量已接近3GWh。

美的对科陆的输血也让公司找到了一个坚强的后盾,通过美的的全球销售网络,科陆电子的海外储能业务也将得到借力。在美的通过“委托表决权+定增认购”的控股后,科陆电子当年业绩大增197.3%。

今年H1,科陆电子营收15.61亿元,同比增长12.32%;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亏损减少,具体原因在于国外市场表现良好,今年H1国外营收3.91亿元,同比增长56.64%;同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四分之一。

同时科陆电子也计划投资9.5亿元在珠三角地区建设新产能,如果项目顺利达产,该公司的BESS产能预计可达到14GWh,PCS产能预计可达到5GW。

02 家电巨头储能梦

目前,国内三大家电巨头美的、格力、海尔接连进军储能领域。

随着家电市场到达天花板,三家企业也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实用性强且技术相对要求较低的储能产品领域成为不二首选。

更何况,能源变革是个机会,随着产业升级,家电产品对于用电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这时掌握用电的储能产品则成为了家电重要辅助伙伴,家电作为“用能”终端之一,自然也与储能在未来形成紧密配合。

所以家电企业会在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及集成系统、储能热管理等多个领域着手进入,目前格力主要集中于电池、光伏、储能系统,其核心产品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系统;美的则通过控股科陆和合康新能等,布局储能热管理液冷产品;海尔主要为分布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从美的2023年三季报可以看出,Q3营收941亿元,同比增长7.32%;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11.93%。前三季度营收2911亿元,同比增长7.67%;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13.27%。整体效益不错,但结合科陆财报得知,目前美的还在为净利润亏损的科陆电子输血,因为其资产负债率已从2022年末的92.11%下降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83.40%。

不仅是科陆电子,美的集团旗下多个业务部门和子公司均有储能业务,并且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美的计划将储能与家电联动,并提高光伏的利用率,在海外市场展开布局。

比如,旗下子公司楼宇科技的光储热柔解决方案,可以做到真正的光储充协同,储能初始投资减少20%;科陆电子则发力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用电站级液冷储能系统和精益运维平台打开美国市场;合康新能则在储能的电池等核心部件方面为其他两个企业提供后援支持。

现在储能已经遇到了罕见的洗牌期风暴,科陆电子作为老牌企业,尽管不会遇到毁灭性打击,但未来两年获奖经历一段艰难时刻,美的也需要再关键时期坚持到底,切勿用投资角度看待储能产业。

新闻介绍:

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团体,因为共同的储能目标走到了一起。 近日,美的集团旗下的科陆电子与三菱电力美洲公司签署了协议,携手闯关储能领域。在未来,双方将以美洲市场为主,在电池储能系统等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克难关。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