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一场酣畅淋漓的双向奔赴!比亚迪特斯拉战火再起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1-03 06:28:33

几乎是前后脚,这边深圳坪山弗迪电池公司刚刚更名为深圳比亚迪储能有限公司,并调整了业务经营范围正式将业务重点转向储能。那边公众期待关注许久的特斯拉上海新超级工厂项目也在2023年的12月22日正式启动,火速开始招兵买马。

从2011年不认为比亚迪有什么很棒的产品,到2023年承认比亚迪生产的汽车竞争力很强,马斯克和老对手王传福之间纷飞战火蔓延多年,战况焦灼。

在2023年末两大巨头如此默契的将储能业务规划成了后续发展重点,再次引得吃瓜群众一片狂欢。在储能这个卷生卷死的新赛道,在2024这个发展关键之年,比亚迪、特斯拉两家的储能“战力”值得盘点!

关键人物

王传福三大绿色梦想

2008年,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提出了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三大绿色梦想”,这个梦想将“光伏+电动车+储能”三个产业构成了零排放新能源生态闭环,期待“从能源获取、存储到应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

马斯克宏图计划3

2023年3月埃隆.马斯克公布“宏图计划3”,据特斯拉粗略估计,为了推进地球向完全可持续能源迈进,全球合计需要生产240TWh动力及储能电池、30TW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这些基础建设大约耗资10万亿美元,相当于2022年全球GDP的10%,而且没有无法克服的资源挑战。

业务源起

2008年,比亚迪成立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始研发储能系统产品。2009年,比亚迪首个储能电站在自有坪山厂区落成,规模为1MW。

2015年,特斯拉正式推出储能业务,并相继发布针对户用储能的Powerawll和企业及公用事业储能方案Powerpack和Megapack。

核心优势

比亚迪在储能领域实现了电池、BMS、EMS、PCS等全业务制造领域覆盖,除了向电网等个别客户提供电池外,比亚迪并不对外销售其电芯和模组,只提供集成化的储能系统。2021年“伙伴计划”后,开始发力储能电池市场化销售。

特斯拉对于电池组的热管理、串并联以及能量管理、逆变器等方面有比较深的积累,先后构建了Powerhub大规模储能管控平台,以及具备机器学习能力的电力交易平台Autobidder。在PCS、BMS和EMS三个方面,特斯拉均具备前期造车经验的积累。

主要产品

比亚迪EnergyPod:新一代家用储能系统,采用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功能集成化、模块化结构设计,实现方便扩容、快速产品安装,实现负载匹配、遥控、应急电源等功能。BatteryBox(储电盒):在模块化的低压和高压解决方案适合任何住宅应用的同时,商业电池适合大范围的商业应用。电网级Cube储能系统:发布于2020年,该系统运用了动力电池的CTP(无模组电池包)设计理念,从而带来体积层面的优化。2020年发布至今,Cube储能系统在全球的累计装机容量超过3GWh。2023年,比亚迪对其升级,推出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能解决行业面临的安全、成本、寿命、效率等痛点,将为储能行业带来质的变革。

特斯拉Megapack(大储超级电池包):LFP路线,单个Megapack系统容量3.9MWh;公司在加州扩产Megapack产能至40GWh,把握大储高增长。Powerwall(家用储能系统):powerwall +,容量13.5KWh,使用2170电芯,集成了光伏逆变器,形成完整的多合一系统;并网额定功率为5.8KW(连续)和7.8KW(峰值)。4680:大圆柱兼顾成本与性能,未来储能也可能成为4680的应用市场。特斯拉已有4.4GWh 4680年化产能,2023年1月内达华州工厂计划扩展100GWh 4680产能,产能放大加强4680路线确定性。

当前表现

WoodMackenzie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比亚迪是全球储能出货量排名第四的公司,占比为9%。排在前面的是阳光电源、Fluence和特斯拉,占比分别为16%、14%和14%。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7%,紧随在Fluence(19%)和Nidec(18%)之后。

Wood Mackenzie的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以14%占比,位列全球第二,与Fluence持平,紧随占比为16%的阳光电源。

新闻介绍:

几乎是前后脚,这边深圳坪山弗迪电池公司刚刚更名为深圳比亚迪储能有限公司,并调整了业务经营范围正式将业务重点转向储能。那边公众期待关注许久的特斯拉上海新超级工厂项目也

责任编辑:liuyazhen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