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竞逐1000万吨磷酸铁锂材料大市场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1-06 00:47:04

磷酸铁锂越来越“香”。长期以来,三元锂电池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但伴随着锂电技术的不断革新,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得以大幅提升,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逐步对三元实现反超。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346.6GWh,同比增长27.8%。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221.6GWh,市场占比63.9%,装机量同比增长36.7%;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24.7GWh,市场占比36%,同比增长仅14.7%。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是三元电池装机量将的近两倍。

从应用端来看,目前中国市场上热门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汉、比亚迪宋、小鹏P7、极氪007等车型皆有配套磷酸铁锂电池。而大众,福特、现代、雷诺、奔驰、通用等国际车企均表示,考虑使用或进一步扩大磷酸铁锂电池配套比例。

中信证券研报称:“因特斯拉及比亚迪等热销车型的大规模应用,将促进磷酸铁锂电池的渗透率快速提升,逐渐超越三元锂电池。预计到2025年,在动力电池领域,随着全球主流车企铁锂车型的发布,磷酸铁锂电池将占43%的市场份额;而在储能领域,未来磷酸铁锂电池预计将占据85%的市场份额。”。

与之相对应的,磷酸铁锂材料需求也将大幅增长。根据方正证券的测算:保守估计,2025年磷酸铁锂材料市场需求将超200万吨。如果考虑到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的占比提升,再加上储能业务的需求,以及电动工具、船舶、两轮车等其他应用,2030年磷酸铁锂材料市场的年需求量或将达1000万吨级。

1

多项黑科技产品

虽然磷酸铁锂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参与者众多。唯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背靠上市公司龙蟠科技的常州锂源,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模式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把握,并积极引领市场的前沿技术运用于产品开发中,促使其产品技术性能始终处于行业较高水准。

据了解,常州锂源研发的新一代球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铁锂1号”,采用独创的“黑科技能量球”技术,通过在正极材料内部建立高速的锂离子传输通道,大幅提升了电池在寒冷条件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

“‘铁锂1号’可以实现磷酸铁锂材料在-20摄氏度条件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从55%提升到85%,在-40摄氏度条件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从接近于零提升到57%。”常州锂源负责人介绍说。

在快速充电性能方面,“铁锂1号”也表现非常出色。通常来说,普通磷酸铁锂电池需要充电40分钟,才能达到约550公里的续航里程;而采用“铁锂1号”的磷酸铁锂电池,仅需15分钟的快速充电,就可以达到接近500公里的续航里程。

除了“铁锂1号”,常州锂源还开发了S系列“续航1号”的第三代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据介绍,该产品通过运用大小颗粒一步法混搭、原位掺杂包覆等多项具有独创性的革新技术,“把粉体磷酸铁锂的压实密度提高到了每平方厘米2.6克以上”,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进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作为一种新型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基因突变”的磷酸锰铁锂被行业寄予厚望。“锰锂1号”磷酸锰铁锂是常州锂源研发的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产品,普通的磷酸铁锂产品只有3.3V的平均放电电压,而“锰锂1号”利用金属锰元素替代磷酸铁锂中的铁元素,将平均放电电压提升至3.7V以上,且在3C倍率下放电容量不低于140mAh/g,从而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

2

磷酸铁锂规划产能近60万吨

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常州锂源凭借多年来的市场积累,以及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已与全球顶尖的锂电池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瑞浦兰钧、亿纬锂能、欣旺达、天津力神、江苏正力等主流电池生产制造商。

在产能布局方面,常州锂源拥有江苏常州、天津、四川遂宁、山东鄄城、湖北襄阳五大生产基地。其在国内的磷酸铁锂整体规划产能已达47万吨。

同时常州锂源也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截至目前常州锂源的印尼工厂规划产能12万吨,其中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前后开始运营,设计产能为每年3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二期工程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施工,设计产能为每年9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常州锂源表示,随着其印尼工厂的建设投产,将有助于满足公司海外客户及国内电池厂出海建厂客户对于优质产品的需求,帮助客户快速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以此巩固和发展公司在全球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市场地位。

新闻介绍:

磷酸铁锂越来越“香”。长期以来,三元锂电池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但伴随着锂电技术的不断革新,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得以大幅提升,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逐步对三元实现反超。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