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磷酸铁锂材料订单爆发,头部企业也开始追加磷酸铁锂前驱体产能。
近日,黔南州生态环境局福泉分局披露了《贵州裕能年产15万吨磷酸铁(铁粉工艺)生产线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
上述项目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牛场镇双龙工业园区现有厂区内。2024年,贵州裕能拟投资26000万元在该厂区内建设年产1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叠加此次追加的15万吨磷酸铁(铁粉工艺)生产线,贵州裕能最终将形成30万吨磷酸铁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裕能是湖南裕能的全资子公司。作为我国磷酸铁锂头部企业,湖南裕能此举又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01 龙头扩产,行业触底?
磷酸铁锂是锂电池中最广泛使用的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好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领域。
自2023年以来,因供需错配而大面积亏损的磷酸铁锂行业开始经历“大洗牌”,提速甩人、挤人下车的情况屡见不鲜。唯有头部企业在历经挫折之后,凭借着技术进步,不仅逐步爬出了亏损泥潭,还纷纷开出大单。
其中,自然包括湖南裕能。
从去年开始,湖南裕能高端磷酸铁锂的产能逐步释放。年报显示,2024年,湖南裕能的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了40.21%,达到71.06万吨,产能利用率达到了惊人的101.30%。2025年一季度,其出货量仍旧高达22.26万吨,同比增幅为63.68%。
订单撑腰,湖南裕能的扩产自然底气十足。
虽然市场有所回暖,但对厂商的业绩带动并不明显。今年一季度,磷酸铁锂厂商利润整体有所增长,只不过增长幅度相对较小:湖南裕能盈利0.94亿元,同比下滑41.03%;德方纳米亏损2.02亿元,同比增长5.21%;万润新能亏损1.62亿元,同比下滑13.46%;富临精工盈利1.28亿元,同比增长231.10%;龙蟠科技亏损0.41亿元,同比增长57.78%……
总体来看,当前磷酸铁锂厂商主要还是采取以销量带动利润的市场策略,低利润的阴云依旧笼罩整个行业。
那么湖南裕能此次大规模追加产能,是否意味着磷酸铁锂即将触底回升?
自从磷酸铁锂进入亏损周期后,行业何时触底就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普遍低于4万元/吨,甚至部分低端产品已经下探至3万元/吨。2025年起,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加工费及产品价格有所回升,只是涨价多集中于高端的高压密产品。
业内普遍认为,受碳酸锂影响,磷酸铁锂价格将继续承压。不过随着需求提升,2025年底至2026年初价格有望重返4万元/吨以上。
至于产能,依然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磷酸铁锂市场整体产能达到529.85万吨,预测2025年磷酸铁锂需求为318.67万吨,或许到2027年才能达到供需平衡。
而湖南裕能此时大举扩产磷酸铁,一方面是为高压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扩张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
在高压密产品方面,湖南裕能制备高压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的是磷酸铁法技术路线。而磷酸铁法制备高压密磷酸铁锂需新增二次烧结工艺,这使得电耗增加,生产效率下降,产品损耗增加,导致成本升高。
在成本结构方面,材料成本是磷酸铁锂最主要成本项,直接材料在成本比例达到80%左右,制造费用、燃料动力、运输费等一系列支出仅占总成本的20%。
成本压力之下,湖南裕能提升磷酸铁自供率,可多维度降本。
02 七大项目同步进行
随着磷酸铁锂产业体量变大,其发展增速收窄,磷酸铁锂产业链进入降本增效新的节点。
通常情况下,磷酸铁锂降本增效是通过强势挤压上游供应商的利润完成的,这往往会打破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增加不确定风险。因此,一体化成为头部磷酸铁锂企业的新选择。
以湖南裕能为例,除正在推进的“年产15万吨磷酸铁(铁粉工艺)生产线”外,湖南裕能去年公布的“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项目”以及“磷矿石全量化利用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新型能源材料)生产线变更(二期变更工程)”“磷矿石全量化利用年产10万吨磷酸铁、15万吨磷酸铁锂及配套磷酸生产线”“年产20万吨磷酸净化项目”“贵州裕能6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半水湿法磷酸项目”正同步推进,生产内容主要集中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以及上游原材料磷酸铁、磷酸。
磷酸铁是制备磷酸铁锂的重要前驱体,其产品质量直接决定最终正极产品的电化学性能。目前,湖南裕能驱体磷酸铁自供比例基本达到100%。
磷酸是铁法工艺制备磷酸铁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过程中,磷酸作为氧化剂被还原为磷酸根离子,最终生成磷酸铁。
通过上述项目,湖南裕能成功打造了“磷矿-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的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湖南裕能正同步布局从磷矿石到磷酸制备、碳酸锂加工、铜冶炼等产能,现有广西裕宁、四川裕宁、四川裕能、广西裕能、贵州裕能、云南裕能等6家生产基地,上游产业链布局主要集中在贵州。
为什么是贵州?
贵州省磷矿资源储量丰富,约有近50亿吨。其中,黔南已探明磷矿资源量就超20亿吨,可谓占据全省磷资源量“半壁江山”。
在能源转型的驱动下,黔南立足磷、做足磷,现具备年产44万吨磷酸铁、26万吨磷酸铁锂、15万吨硫酸镍等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去年磷酸铁锂出货量22.5万吨。湖南裕能的扩张则也将为贵州新能源产业再度增色。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708/5000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