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新能人才网
当前的位置:首页 > 储能电池

新型储能装机增长近3倍 储能电芯或将跌破0.4元/Wh

2024-02-12 16:48:13
来源:电池中国
分享到: 

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1.39GW/66.87GWh,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GW/48.7GWh,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

从省(市区)来看,截至2023年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是山东(3.98GW/8.02GWh)、内蒙古(3.54GW/7.1GWh)、新疆(3.09GW/9.52GWh)、甘肃(2.93GW/6.73GWh)和湖南(2.66GW/5.31GWh),装机规模均超过2GW。

分区域看,华北、西北地区新型储能发展较快,装机占比超过全国50%,其中西北地区占29%,华北地区占27%。

2023年国内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储能产业正遭遇产能过剩、需求不振、低格内卷、安全隐忧、洗牌加剧的困境,大多数储能企业面临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行业呼吁要从价格驱动走向价值驱动,市场寻求的不是低价,而是真正的降本能力,技术创新、价值创造、差异化产品才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利器。

2023年中国市场储能电芯中标均价0.52元/Wh,价格持续下探

在新增的储能装机中,大储作为绝对的主力,价格竞争最为激烈。

据CNESA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储能电芯集采/框采中标均价为0.52元/Wh,报价区间在0.409元/Wh-0.678元/Wh。

最低报价出现在2023年12月底,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科技”)2024年度电芯框架招标项目中。其中,0.5C及0.25C标段招标规模为4GWh,8家入围公司投标单价区间为0.409元/Wh-0.508元/Wh,均价为0.439元/Wh。

电芯中标价格从2023年1月的0.9元/Wh,下降到年底的0.409元/Wh,降幅超55%。

对此,有分析认为,电芯报价或已低于成本价。通过低价加快产能出清、抢占市场份额,是所有储能厂商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不可避免的,低价或导致产品质量难保证,也将为后续电站运营维护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企业也面临可持续运营的严峻挑战,并且行业加速洗牌迹象已经显现。

有行业机构预计,2024年储能电芯将在0.35元-0.37元/Wh(二、三梯队电芯含税价格)筑底,后回升至0.4元/Wh以上。也有业界大咖持类似观点,认为储能电芯未税价格将维持在0.35元-0.38元/Wh。

储能系统集采中标价格同样在2023年年内近乎腰斩——2023年年末,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跌至0.79元/Wh,较年初下降48%。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集采标的,更是出现低于0.6元/Wh,甚至是0.5元/Wh的投标报价。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系统价格跌破0.7元,在这一价格下绝大多数系统集成商将无任何利润”。

挺过“内卷”,穿越价格周期

目前业界普遍的共识是2024年储能行业将“加速洗牌”,一部分不适应产业发展的产能将被淘汰,这一点从中标企业的集中程度已有所显现,头部效应愈发增强。

从2023年储能电池类集采/框采中标企业分布看(仅统计储能电芯集采中明确中标规模的企业),海辰储能、鹏辉能源、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宁德时代、亿纬动力等中标规模排名前列;从入围标段次数看,宁德时代入围标段最多,此外,海辰储能、中创新航、亿纬动力、鹏辉能源、兰钧新能源、力神电池、瑞浦兰钧、国轩高科、比亚迪等表现亮眼。

与此同时,集采/框采项目中正逐步提高对投标方产品品质、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在电芯容量、以往业绩等多方面加以限制,以提高门槛。比如,在招标要求中明确电芯单体容量要在280Ah及以上;合同业绩在1GWh以上等。

以龙源电力在今年第三批储能电站液冷电池系统框架采购为例,其在资格预审公告中就要求,投标人须至少具有累计1GWh及以上容量储能电站用电化学储能设备(磷酸铁锂电池)供货的合同业绩,其中至少1个单套100MWh及以上容量的投运业绩,且已成功投运1年及以上。

从竞标参与者来看,今年以来,参与竞标的企业已有所减少。这或许是在表明,在过去一年中,许多盲目进入储能行业的电池厂商,逐渐认识到产业越来越高的门槛,部分企业已陆续退出市场。

大浪淘沙见真金。面向未来,行业专家普遍认为,2024年中国储能产业将继续迎来快速发展的一年,面对行业乱象,多位行业专家呼吁,希望产业从业者结合自身情况深度思考如何挺过“内卷”,穿越价格周期。

在中国电科院资深专家来小康看来,“关于储能产业从业者该如何破‘卷’,似乎有三条路可选,一是盯着主战场成为主力军;二是寻找利基市场成为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三是愿赌服输及时止损。选出正确之路的关键在于对自己拥有的资源和把控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海博思创董事长张剑辉认为,“2024年,电化学储能行业全面进入3.0时代,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科技力、产品力方面的提升,以先进产能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指出“储能走向调用、参与市场交易趋势确定,未来将不仅考验储能产品的安全和性能,还考验储能企业提供更优交易策略的能力。去年储能出海蔚为风潮,今年中国储能企业将加速出海,两条腿走路(将会)走得更稳。”

责编:盈盈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