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能源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太一样,它可能一年就迭代了。比如新能源汽车,一年内就会推出很多车型,每一种车型可能都有细分要求。储能也是一样,迭代很快,而且大家在拼命地占领市场,扩充产能。”
日前,在“走进TE Connectivity(泰科电子)”的媒体活动中,TE Connectivity工业事业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销售总监宋湘辉谈及与传统能源的差异时如是说道。
TE Connectivity工业事业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销售总监宋湘辉
他认为,在这样产品、技术迭代快速的细分领域里,储能市场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而TE也一直在尽量适应爆发增长。虽然这种增长之后,可能会存在一些过剩,但TE还是要配合客户提高产能,加快新产品的投入。
那么,TE将储能作为切入新能源赛道的原因为何?对于TE这样的连接器供应商们来说,储能领域存在哪些机会?TE工业事业部又具体做了哪些布局呢?
原因:政策+需求双重驱动其实,从宋湘辉的上述只言片语中,可以识别出一个令TE布局储能的直接信号:下游客户正在快速跑马圈地。
交流会中,TE Connectivity工业事业部行业经理顾杰亮的一句话也验证了这一点。“为什么当下环境促使很多的企业,不光是我们泰科电子,还有其他企业去往储能扎堆,现实就是我们客户在扎堆。”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是政策驱动。2021年7月15日,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正式对外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该意见明确了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并且认可其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的价值,鼓励各方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探索储能的发展。
最直接的政策影响是,针对新能源发电侧,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及风电这类可再生能源发电侧,必须配套储能系统。“这个发电规模非常大,所以会涉及到更多的工商业储能的应用需求产生。”
二是需求驱动。发电侧方面,行业数据预测发电侧总储能市场中,受补贴和支持政策,叠加锂电价格下行,2022年新增装机对应市场占全部储能市场比例达72%。至2022年底,发电侧总储能装机量达59GWh,CAGR为137%。
Wood Mackenzie数据报告指出,工业/商业电化学储能2021年至2031年,装机容量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0%。到2022年,中国储能市场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累计装机容量的36%。
家庭储能方面,根据欧洲太阳能发电公司(SPE)数据报告,住宅用家庭存储2022年,欧洲新装机数量已超过42万台,电池容量超过9GWh。到2026年底,预计将增长300%,达到32.2GWh,拥有光伏组串式发电及配套家用储能系统的家庭数量将达到390万套。全球最大的家用储能设备制造商是特斯拉/派能/比亚迪/华为/LG,前四市场份额分别为18/14/11/9%,中国家庭储能设备制造商占到全球数量超过41%。
除此之外,对于TE来说,宋湘辉认为,公司今年将重点布局储能的原因与企业价值观密不可分。TE的企业价值观包括4点:安全、可持续发展、高效、互连未来。其中,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符合TE布局储能的根本逻辑。比如从可持续方面来说,他介绍,TE的每一个产品事业部,包括自己运营的工厂、推出的产品,整个设计的生产环节等等,都对双碳战略有数据承诺,这是公司经营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机会:提供全球化+本土化综合服务TE成立于1941年,总部在瑞士,是全球知名的连接器巨头。1988年,TE进驻中国,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客户遍布140个国家或地区,拥有100个以上的全球制作和工厂中心。
在与客户的交往中,宋湘辉就敏感洞察到客户的一个刚性需求——无论内资还是外资的企业,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既要走出去又要留下来”。
“客户表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全球服务的供应商,同时需要一个能够在中国落地的供应商,我给你提的各种要求能够在中国实现,但是当我面对全球其他国家的客户时,你还要去实现全球客户的诉求’。”宋湘辉坦言道,这两个点其实对供应商来说完全不一样,但恰恰给予了TE一个机会。
他举例说明道,目前公司有一个客户正在快速开发欧洲市场,要在欧洲投建工厂,它需要建立自己的供应链。这时,对TE来说,双方刚好是互补。在中国,TE能够强化客户资源,但是在欧洲,TE已经具备完整的资源,能够跟客户合作,帮助它落地。
具体来看,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需求落在TE等供应商这方是有差异的。在宋湘辉看来,全球化客户的特点是,考虑要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产品开发的周期会比较长,产品种类和功能会比较丰富和完整,相对而言,产品发布的节奏偏向于慢和稳。但本土化客户则更倾向于“快”,整个产品线的迭代速度会明显快于其他国家,因此对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会更关注。
基于此,TE布局储能的市场战略主要涵盖三部分:
◆深耕本土,Local for Local。持续深化本土化战略,以“贴近市场,贴近客户”为原则,全面了解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客户的需求,实现快速响应,资源调配和高效生产;充分发挥行业领先的研发和设计能力,TE积极打造本土的全产品线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管理,比如苏州工厂和厦门工厂两大生产基地,能够根据最新研发科技快速生产。
◆立足中国本土,服务全球市场。TE与客户携手共创,专注于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产品,帮助客户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将储能解决方案推向市场。
◆贴近市场动态,跟紧政策出台。深度理解市场包括产品,技术,竞争等情况,跟紧各地支持政策。
布局:洞悉痛点 因地制宜一般来说,根据应用端使用场景的不同,主要分为工业储能、商业储能以及户储(家庭储能)。每一个不同的储能应用,它对电气以及相关电子元器件有着不同的应用需求。针对不同的储能产品应用场景及技术痛点,TE工业事业部也展开了差异化布局。
发电侧:针对电芯容量密度提升带来的散热方式改变,推出监控连接点温度的解决方案
发电侧方面,TE工业事业部主要识别到的技术痛点包括两点:风光储一体化的大型发电站中,高密度高压电流下的稳定性;由风冷转为水冷的散热系统中,需要具备有高防护等级及高稳定性产品,确保电流与信号高效传递。
以国内主流的储能电芯供应商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其他家,此前整体PACK电池电芯容量密度在140Ah。但随着场景中对电容量的要求提高,多家电池企业将电芯密度提升到280A,这也导致整个储能系统的冷却方案要改变。
顾杰亮介绍,低电芯容量密度时,整个储能系统发热,使用风冷的散热结构就能够满足需求,但现在电芯密度提升后,散热结构就转变成水冷。基于此,TE专门推出了HPC储能连接器(图1)。
“储能最核心的一个状态是什么?是温度的运营状态。发热的场景其实是对储能来说最严苛、或者最至关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一旦储能的系统设备超过60度,会直接宕机,所以理想的工作状态是40度。”
为了应对这样的工作场景,TE 将产品的动力端子做了特定设计——L型结构一体式冷压端子。因为原来传统的L型产品会存在焊接,多一个焊点就意味着接触阻抗会高,容易发热。“我们预判到这样的应用场景,所以是使用一次性用冷压的端子来匹配动力连接器的需求,可以有效地把温升表现控制在30k,主流温升是40k,所以有10k的差异,可以给到客户终端产品一个额外的温升能力。”
这款HPC储能连接器最核心的技术点在于配套了TE具备知识专利的传感器,能够为客户提供额外的温度检测能力。
一般来说,温度监测依赖于BMS,实际上BMS 检测到的是电池包,电芯的温度,但工商储能系统的发热点还在于每个动力端子的连接点,上下串联电池包的连接点,是要荷载大电流的,在实际运行中,也是这个位置会产生温度。
“就目前而言,市面上我们是独一家具备这样的重载连接器对连接点的通流端子进行实时的温度温控检测的服务商。而且温度传感器也是泰科电子自己研发生产,不是外购的,所以无论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包括HPC的生产,以及配对的额外温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都是泰科电子全套的自己的方案。”
图1 泰科电子HPC储能连接器解决方案的优势
户储侧:针对用户安全+美观需求,推出颠覆性的直插式连接产品
户储侧方面,全球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但全球主要供应商集中在中国。
针对户储产品,其主要的技术痛点在于:小型设备对部件的空间利用率要求高;电网和用电侧接入的适配;电化学储能的稳定性要求(锂电池易发生过充、燃爆);能量回收与电池管理(电池循环寿命)等等。
目前来说,户储产品以机柜式方案居多,涵盖电源分配系统、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包、甚至逆变器,整个电芯实现电流传输是通过串联方式,电流基本在40-100A,电压380V-800V,以往传统电池包的连接方式是以外部走线为主。
TE工业事业部技术人员介绍,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一定风险,首先这种外部裸露的连接线带电流,如果家里的小孩、宠物磕碰到,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太多的外接线也会影响到整个户储产品的美观。
客户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户储产品,对TE工业事业部提出了应用需求。基于此,TE工业事业部对原有产品做了升级一体化设计,推出了一款动力与信号混合的连接器——BPSC Hybrid盲插连接器(图2)。
图2 TE户用储能安全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TE工业事业部大中华和东南亚区市场的负责人,宋湘辉对事业部今年及接下来3-5年重点布局储能市场充满信心及展望。
尽管目前储能业务在TE工业事业部的占比并不高,但增长速度很快,宋湘辉称,期待这块业务未来业绩能占TE工业事业部较高比重。这种底气及乐观来自何处?
“储能本身就是一个新的行业,很多客户跨界,我们也发现它的技术要求也是跨界的,比如怎么把我们在能源方面、传感器方面的连接方案、产品应用到充电桩、储能、换电等新领域。我认为,这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宋湘辉表示,一方面中国客户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技术领先性也在提升;另一方面这为TE提供了机会,怎么把原有的技术融合到新行业里去,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两点:品质和创新。
并且他特别强调,从战略上来看,储能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市场,目前竞争激烈,甚至可以用“野蛮生长”来形容,但会呈现波段式增长。长远来说,储能行业的发展会非常快,特别是在接下来的5年。尽管业内也在关注产能过剩的话题,但是随着储能发展越来越成熟,它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甚至衍生出其他需求,比如不同应用环境下的电池可能存在后续的回收等等,这也意味着未来需要将整个生态链打通,针对电池的应用场景等客户的不同需求,TE也会配合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