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区域市场差异化动态演进,储能企业加速出海,创新商业模式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我们在面对新型储能行业如火如荼跨越式发展的成绩同时,也深刻地感受着系统价格呈现“内卷式”竞争、储能资产收益不断下降、商业模式创新裹足不前、安全事故频次有所抬头、产能过剩加速出海外溢等种种压力,行业跃进式发展导致产业链不协调带来的矛盾,仍需要我们客观面对冷静思考。
2025年2月21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储能与电力市场联合主办,寻熵研究院协办的储能行业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大会于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顺利举办。
会议邀请到政、产、学、研各界权威专家,围绕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与储能协调发展、电力市场化改革与储能机遇、储能技术及解决方案创新、储能区域市场现状分析与展望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储能产业迈向新高度注入动能。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亚芳,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安全总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韩小琪,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丹分别致辞;国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蒋莉萍、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系统分析中心副主任刘坚以及中电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电建、国家电投、中国绿发、内蒙古电力、国网新疆经研院、南网能源研究院、南网综能、内蒙古电科院、西安峰频能源、嘉实财富的专家们参与了会议并发言。
来自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欣旺达、中创新航、海博思创、科华数能、中车株洲所、天合光能、阳光电源、精控能源、四维能源、盛弘股份、采日能源、奇点能源、融和元储、领储宇能、阿特斯、上能电气、汇川技术、晶科能源、正泰电器、特斯拉、沃太能源、金风零碳、西清能源、科陆电子、南都电源、上海派能、鹏程无限、鹏辉力赫、固德威等储能产业链企业,中关村储能联盟、电池工业协会、能源环境服务联盟、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等行业组织,国家电投、华能、大唐、国家能源、华电、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国网、南网、中石油、中石化、中铁、中煤、大唐等储能客户,上海国悦君安、昆仑资本、中金研究院、工银金租、龙芯创投、凯联资本等金融投资机构,以及20余家行业媒体的业内同仁共同参会,会议现场到场人数超500人,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2万人次。
大会还表彰了在储能技术革新、项目开拓、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卓越企业,科华数能、中车株洲所、天合储能、精控能源、四维能源、海博思创、盛弘股份、采日能源、奇点能源、融和元储、领储宇能被授予2024年度“聚能杯”卓越储能企业称号。
会前,储能与电力市场还举办了会前沙龙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龙头企业等40余人共同探讨新能源全面入市新政下,储能面临的风险、机遇与挑战。
本次大会由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冠名,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苏州精控能源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四维能源(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赞助,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奇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江苏领储宇能科技有限公司支持。
大会由储能与电力市场创始人、总经理王琤,以及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冷祥彪共同主持。
刘亚芳 浙江大学 兼职教授
刘亚芳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储能从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寂寂无名的“小配角”已然变成了有名有姓的“大角色”,技术路线“多元共生”,电力市场对储能的需求正在从“被动配套”向“主动选择”转型。
展望2025,我们应该推动技术突破、拓展应用场景、加强政策市场协同、强化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韩小琪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安全总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 副秘书长
韩小琪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是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一年,产业规模、项目规模、储能时长、成本效率等指标都不断进步,多种技术路线在加速商业化运行。但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韩小琪建议研究完善市场机制和价格政策、打造智能化的储能市场化交易能力、加强技术装备创新研究与应用。
李丹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 秘书长、
李丹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储能成本、安全性、资源循环利用等挑战,我们仍需不断探索与创新,从技术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共同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蒋莉萍 国网能源研究院 原副院长
蒋莉萍以《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与储能的发展机遇》为题发表演讲,蒋莉萍表示,截至目前,电力市场已初步形成“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基本建成“统一市场、协同运作”的总体框架。
蒋丽萍指出,电力市场化改革还将持续推进、深化完善。在“双高”的电力系统中,储能是技术组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储能的价值需要从系统成本的视角去衡量。
王鹏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 执行院长
王鹏以《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及应对》为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解读国家发改委136号文以及给储能带来的影响,并介绍了电力系统近10年的发展。
对于新增带来的影响,王鹏认为,地方政策的落地是关键。而行业从业者需要领会深意、加快部署、积极应对。在微观上,新能源投资将摒弃跑马圈地的传统做法,决策方式将彻底转变;新能源运营将面临市场化经营和检修精细化;新业态拓展需要一企一策研究虚拟电厂、配储也将从要我配向我要配转变。
李锐腾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院 新能源二处高级工程师
李锐腾以《新能源大基地进展与储能协调发展探讨》为题,从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现状及趋势、新能源大基地规划建设情况及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探讨三方面发表了演讲。
截至2024年底,第一批约970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建成9199万千瓦、约占95%,投产9079万千瓦,第二、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也在持续推进。未来,大基地送端新能源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如何通过技术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送端电源侧的新能源电量占比是需要关注的方向。
新型储能新型储能在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顶峰保供及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将发挥重要功效,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冯晓滨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总监
冯晓滨以《构网型储能发展应用现状》为题介绍了构网型储能技术背景、应用研究及应用实践,其中科华数能的构网型技术已经在海岛、偏远地区、新能源区域的弱电网、强电网的各种工况场景落地印证,构网储能出货1GW+。
罗广文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综合能源事业部双碳技术中心主任
罗广文以《规模化储能电站健康管理平台及应用》为题介绍了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挑战,针对储能电站安全性、经济型、便捷性等问题,中车株洲所基于轨道交通十余年积淀的运维经验,通过全过程数字化、Al 引擎算法加持,构建了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智慧运营及健康管理体系,已助力工商储、大储、制氢等多种场景应用。
李岱昕 寻熵研究院 负责人
李岱昕以《2024年中国储能发展回顾与2025年展望》为题,从2024年储能并网项目、市场竞争格局、价格分析、政策分析以及2025年储能市场发展展望几个方面进行了详解介绍了,预计2025年储能新增并网规模有望达到177~214GWh,新疆/内蒙/河北有望成为2025年最大的三个区域市场。
在大会的“圆桌对话”环节,结合2025年储能重点应用区域及储能技术发展方向这一话题,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电建新能源集团、中国绿发集团、国家电投、蒙电智汇科技公司、西安峰频能源的专家热烈讨论了区域市场发展特点、储能技术发展方向、新能源储能协调及2025年储能规划等话题。
下午场,会议主要从储能应用与解决方案、储能区域市场探析两个方向展开。
主题一:储能应用与解决方案
马晓光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 副秘书长
马晓光以《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利用趋势展望》为题介绍了储能发展及利用情况,并对储能发展提出了完善储能运营机制、健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持续提升储能安全水平等建议。
王慈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市场拓展经理
王慈在《多元场景解决方案 引领全球储能未来》主题演讲中表示,针对多元化市场环境,场景化解决方案创新大有可为。天合储能解决方案适用于高海拔、长时、构网型、沙漠戈壁、高凝露等各种场景,助力储能电站更加高效运行。
赵晓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赵晓东以《虚拟电厂发展及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为题介绍了虚拟电厂市场化运行机制,他表示,我们还需进一步明确虚拟电厂常态化运行的基础,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的调节潜力,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反映市场容量价值、风险疏导价值的市场机制。
陈航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解决方案高级经理
陈航以《新型集成技术 构建储能安全架构》为题介绍国内储能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对于行业高速发展、产品同质化、价格内卷、协同性差等问题,精控能源坚持核心技术全栈自研,通过打造多维保障,构建储能安全架构,已成为储能一站式智慧储能解决方案领跑者。
任国敏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储能系统业务线总监
任国敏以《储能安全标准与检测认证要求》为题,介绍了储能产品检测与认证要求、国内外储能标准对比,并对储能安全保障提出了强化核心风险防控、注重新型主动防控技术的检测与评价、关注储能与其他领域电气安全风险防控的差异性等建议。
张心明
四维能源(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总监
张心明以《储能行业高速发展中的系统化制造服务》为题介绍了储能制造服务的机遇与挑战,四维能源作为一站式制造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智能化制造系统、高效的项目管理与协同、丰富的产品兼容性、高效可靠的变更管理、智能化仓储系统、全数字化生产流程管控、精益可靠的成本控制已经累计交付3.8GWh储能产品。
主题二:储能区域市场探析
斯林军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机电院副总工、正高级工程师
斯林军以《华东区域市场储能应用与前景分析》为题,介绍了华东区域储能发展情况、政策基商业模式,以及浙江省储能运营情况、储能收益测算与前景分析。
刘宇
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
刘宇以《内蒙古地区储能发展与应用相关技术探讨》为题介绍了内蒙古地区新能源发展概况及新型储能应用问题与技术探索,刘宇表示储能在未来电力系统中将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除了抽水蓄能比较成熟之外,其它的储能方式均处于新兴阶段,技术仍有进步空间。
边家瑜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主管
边家瑜以《新疆新型储能发展现状与展望》为题介绍了新疆电网、新型储能发展状况以及储能参与市场情况、储能规划、新型储能应用等,截至2024年底,新疆电网新型储能总装机规模954万千瓦/3177万千瓦时。
张剑锐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技术分部 电气工程师、高工
张剑锐以《华南区域市场储能应用与前景分析》为题介绍了华南区域电力系统概况、对储能的需求以及新形势下储能在电力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张剑锐表示储能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角逐最终还是产品力的比拼。
王莞清
嘉实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产品管理部股权产品经理
王莞清以《2024年储能投融资盘点》为题,盘点了储能行业投融资情况,包括一级市场储能投融资特点、融资规模、各领域融资热度、投资机构参与情况、融资企业估值top7、储能企业上市进展等。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224/5000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