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浙江温州:到2026年储能电池超100GWh,储能产值超600亿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2-07-07 06:43:33

7月8日14:30索比储能网特邀对流增强型自分层电池发明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孟锦涛博士,武汉大学电气学院原副院长陈红坤教授,武汉轻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何貟副教授,《电动车用锌空气电池》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伟春总工程师以及温伯格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承建先生对长时储能、铁/锌基自分层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进行深度分享。

近日,温州市印发《温州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出以清洁能源、储能、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发展重点,到2026年储能电池产能达到100GWh以上,实现储能相关产业产值超600亿元。积极推进包括抽水蓄能在内多领域的清洁能源工程,风光储一体化为代表的多跨融合应用工程等,多样化工程齐头并进。

浙江温州发布新能源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温州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

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到2026年,我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清洁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

企业梯队逐步成型:到2026年,培育百亿企业4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零部件整车一级配套达到120家以上。

平台建设形成示范:到2026年,建成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和乐清智能电力物联网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引进培育建设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5个以上,新增认定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0个以上。

发展重点

清洁能源产业:到2026年,实现清洁能源相关产业产值(营收)超300亿元。

储能产业:到2026年,储能电池产能达到100GWh以上,实现储能相关产业产值超600亿元。

智能电网产业:到2026年,实现智能电网相关产业产值超7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6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规模达到20万辆以上,实现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产值超900亿元。

产业布局

依托东部沿海新能源装备制造基础,主要布局七大新能源产业重要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

产业平台: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综合保税区)

新能源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产业平台: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能源智能电网生产基地

产业平台: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智能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

产业平台:浙江瑞安经济开发区(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平阳经济开发区(平阳智能装备制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核电及关联产业生产基地

产业平台: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浙江苍南工业园区、浙台经贸合作区)

风光装备生产基地

产业平台: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综合保税区)、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浙江苍南工业园区、浙台经贸合作区)、浙江瑞安经济开发区(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氢能生产基地

产业平台: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综合保税区)、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浙江苍南工业园区、浙台经贸合作区)

主要任务

(一)推进清洁能源倍增工程

1.大力发展光伏项目

推动泰瀚、藻溪赤溪、马屿、丰晟等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建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到2026年,全市光伏装机容量达350万千瓦。

2.积极推进风电项目

加快推进苍南1号、4号和瑞安1号、2号等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用,到2026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陆上风电,鼓励老旧风电场技术改造升级。

3.加快推进核电项目

加快三澳核电一期工程2x120万千瓦核电机组建设,确保1号机组“十四五”建成投产。力争二期工程2022年底核准、2023年开工,三期工程于2024年底核准、2025年开工。

4.有序推进抽水蓄能项目

加快推进泰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乐清、永嘉、文成、苍南等地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

5.探索推进制氢项目

探索在苍南等地谋划布局氢产业链,逐步拓展氢能产业的应用示范和发展空间。

(二)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6.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关键技术等领域研发能力提升,实行重大技术需求项目“揭榜挂帅”。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提升转型开展多领域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5项以上。

7.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支持建设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建设。借助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和浙江网上技术平台等,推动技术成果在各主体间的自由合理配置。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强化协同开展成果转化,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高层次团队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成果常态化落地转移转化。

8.推进科创载体建设

加快推进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校建设,打造双碳港,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基地。每年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创新联合体各3家以上,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0家以上。鼓励企业争创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每年创建新能源产业领域科创平台10家以上。

9.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加快温州(嘉定)、温州(松江)、温州(滨江)等科技创新园建设。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机制,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广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经验,到2026年,新能源领域累计发行20家以上。

10.强化创新人才招引

争创一批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到2026年,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以上。聚焦新能源产业领域开展创新团队等各类专业人才招引,到2026年,新增认定“卓越工程师”50名以上。加大产业咨询团队、产业基金团队等引进力度。

(三)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11.加强企业梯队培育

引导威马、正泰、瑞立、瑞浦、金风等头部企业,加大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力度,贯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打造一批链主型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着力在核用阀门、电气仪表、智能底盘、汽车电子等细分市场领域打造各类“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到2026年,新增新能源领域“单项冠军”5家、“隐形冠军”10家、“小升规”企业500家(其中“高进规”企业50家)、上市企业10家。

12.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深入开展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培育。加快建设新能源行业大数据平台,推动新能源制造企业上云。每年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以上,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家以上。

13.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

支持企业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数智化融合新产品,加强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物联网芯片等技术和现代新材料在产品中的集成应用,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产品迭代升级,新能源领域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14.强化质量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等全过程可靠性技术开发应用,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深化“品字标”品牌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鼓励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依托“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推动设计赋能,提升温州品牌形象。

(四)推进项目投资千亿工程

15.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

重点围绕新能源开发、储存、运输、应用等不同领域的制造业环节,建立产业目录和项目清单。鼓励瑞浦、威马等本地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加强与属地国有企业合作力度。吸引国内外新能源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在温投资建设,实现资源与产业同步推进。加大力度招引国内整车企业项目、智能电网成套企业项目落地。每年谋划招引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项目30个以上。

16.实行多元化招商模式

瞄准新能源产业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重点招商对象库。开展“点对点招商”“上门招商”“协会带动招商”,配置个性化招商方案。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招商”,依托产业平台集聚开展“集群招商”,建立新能源产业基金开展“基金招商”。借助温商、乡贤项目资源,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一支面向新能源产业的专业招商队伍。

17.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大新能源产业链重大项目推进力度,谋划推进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全力推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每年力争谋划新能源领域省市县长工程项目20个以上,力争落地10个以上。全力推进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2022-2026年实现新能源领域产业项目累计投资超1000亿元。

(五)推进多跨融合应用工程

18.大力推进两业融合

加快新能源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鼓励企业开发车载操作系统、智能驾驶算法、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大力推进新能源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搭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构建采购云平台与物流服务平台,实现全球协同供应与制造。每年创建省级两业融合试点3家以上,并逐步实现示范推广。

19.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能源产业与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统筹能源资源和能耗相衔接的建设布局。协同推进智能路网设施建设,实施重点交通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全覆盖。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探索氢能应用,构建氢能“制储运加”体系,重点推进城市公交及城际物流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20.推动能源领域融合应用

推进风光储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和储能电站项目与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结合,开展一批储能电站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协同示范项目。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站协同调度,加强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V2G)高效联动。

新闻介绍:

近日,温州市印发《温州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出以清洁能源、储能、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发展重点,到2026年储能电池产能达到100GWh以上,实现储能相关产业产值超600亿元。积极推进包括抽水蓄能在内多领域的清洁能源工程,风光储一体化为代表的多跨融合应用工程等,多样化工程齐头并进。

责任编辑:储能wenyan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