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全国汽车企业出口30.1万辆,同比增长73.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1-9月,汽车企业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
中汽协预计,在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持续作用下,四季度汽车产销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出口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汽车市场将实现稳增长目标。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4万辆,伴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随着在海外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持续向好。
从车企新能源出口数据来看,9月,上汽乘用车出口15,509辆,比亚迪汽车出口7,736辆,特斯拉中国出口5,522辆、上汽通用五菱出口4,123辆、吉利汽车出口2,364辆、神龙汽车出口1,583辆、东风易捷特出口1,419辆,东风小康出口1,266辆、创维汽车出口1,149辆,长城汽车出口796辆、爱驰汽车出口715辆、东风乘用车出口483辆,一汽红旗出口475辆,江淮汽车出口404辆,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
乘联会表示,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技术进步较快,近期中国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高调进入欧洲市场,比亚迪汽车等企业也加大日本等海外市场拓展,这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电动车的产业链优势,实现出口水平价稳质优的提升,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拉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车企方面,3月,比亚迪DM-i车型在海外市场斩获首个批量订单,哥伦比亚汽车经销商Motorysa宣布引入首批500辆比亚迪秦PLUSDM-i和宋PLUSDM-i;7月,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亮相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车型;8月,比亚迪宣布进入德国和瑞典市场,首批车预计在第四季度交付,同月,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9月,比亚迪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线上发布会,面向欧洲市场推出三款车型,包括汉、唐及元PLUS。10月,比亚迪与全球领先的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合作协议,为欧洲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SIXT将在未来6年内向比亚迪采购至少10万辆新能源车。今年年底前,比亚迪还将进一步扩大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布局,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
此外,近期,上汽万辆MGMULAN纯电动车批量赴欧;东风岚图FREE发往挪威;蔚来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全体系服务……经过多年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加速“出海”的信号频传。
车企加速出海的同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加快走出国门。
动力电池方面,9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共计6.8GWh。其中三元电池出口量4.6GWh,磷酸铁锂电池出口量2.2GWh。1-9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共计90.6GWh。其中三元电池出口量26.6GWh,磷酸铁锂电池出口量63.8GWh。
企业方面,近期,宁德时代拟在匈牙利投建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不超过73.4亿欧元,规划建设100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远景拟在西班牙建设欧洲首个零碳产业园,已布局30GWh电池工厂;国轩电池开启“欧洲造”步伐,18GWh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底改造,同时,公司还计划斥资23.6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材料生产厂,生产基地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正极材料15万吨,负极材料5万吨;格林美与匈牙利签署备忘录,发力欧洲前驱体和电池回收业务;星源材质上调欧洲隔膜工厂投资额至33亿元,为加速开拓海外市场,星源材质拟向欧洲子公司追加投资近9亿;恩捷股份拟9.16亿美元在美建厂,项目规划建设产能约10-12亿平方米的基膜生产线及配套涂覆设备……
另据央视财经报道,近几年来,全球储能设备需求大增,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前8个月,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累计出口299.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97%。从2015年,我国出口第一批锂电池设备开始,到如今我国锂电池设备的出口已经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48GWh,同比增长167%,预计2022年装机量超90GWh,同比增长88%,2025年将超过324GWh。
央视财经分析,在技术创新、规模经济、价格竞争和制造经验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我国锂电池行业规模加大、成本快速下降,这也成为出口企业的强劲优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储能电池均价大致在1-2元/Wh之间。
新闻介绍:
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全国汽车企业出口30.1万辆,同比增长73.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1-9月,汽车企业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中汽协预计,在稳经济、促消费
责任编辑:zhy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2022-10-12 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