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虽然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94.6GWh,但是出货量却高达465.5GWh,远高于装机量。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新高,使得2023年行业去库存的压力大增。
在2022年,“缺芯”“贵电”困扰整个国内车市发展,不少车企被迫减产。而到了2023年,动力电池去库存压力大增,“缺芯”“贵电”转化为产能过剩?
缺芯贵电已转化成为产能过剩?
6月21日,长安汽车(000625)在互动平台表示,新能源方面,“缺芯贵电”迅速转化为产能过剩,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达4800GWh,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到理性状态。
6月21日,宁德时代(300750)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产能结构性过剩一直存在,但不同锂电企业的产能有明显不同,差异主要源自企业的技术创新、制造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全球各大车企都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板块,公司将结合不同客户的需求,持续为客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同日,整车厂与电池厂针对锂电产能结构性过剩发声,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2023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市场占有率达到27.7%;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9.2GWh,累计同比增长43.5%。而在2022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2022年1-5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83.1GWh,累计同比增长100.8%。对比数据可以发现,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和动力电池装车量明显放缓。但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并未止步,反而有增长迹象。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统计了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相关情况,从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总体项目数量上来看:1月在有春节长假的前提下,公开投资28个项目;2月扩产热潮持续,公开投资41个;3月再加码,共投资43个项目;4月项目投资有所减少,仅32个项目;5月扩产项目环比大增,共投资39个项目。从项目投资总金额来看:1月27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2063.56亿元;2月31个公布投资金额,累计投资额达1748.24亿元;3月37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累计投资额达1388.14亿元;4月23个公布投资金额,累计投资额达854.32亿元;5月30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1379.24亿元。
据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判断,短期内电池产能依然过剩,将使得价格战不可避免。盈利能力不高的二线电池企业们,后续可能扛不住更激进的低价策略,因而面临着被加速淘汰的可能。
产能过剩不是灾难性的过剩
今年以来,担忧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声音越来越多,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理事长于清教一直保持乐观态度,“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确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这种过剩是结构性、周期性、局部性的过剩,并不是灾难性的过剩。”
于清教指出,产能过剩的化解之策,概括来说就是两点:“去产能”与“扩需求”。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市场之手将起到主导作用,政策之手为辅助手段。
为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开启,活动时间为2023年6月至12月,参与活动车型共有69款。6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将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另外,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年底,减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并对新能源乘用车减免车辆购置税设定减免税限额。初步估算,实行延长政策,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促消费政策辅助扩大需求,市场也在开拓新路径化解产能过剩危机,布局需求较高的储能领域,提升技术实力,以及瞄准海外市场等等。在于清教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赛道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在市场自我调节与政策科学调控下,产能过剩风险整体可控。
繁荣与隐忧并存,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言,动力电池行业已经迈入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下半场。接下来,等待动力电池企业们的将是技术创新、产品实力、成本管控、市场份额等多方面的较量,可以预见,下半场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