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发改委发布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文件显示,2023年上半年,温州谋划招引温州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建设项目等省市县长工程项目41个,总投资超800亿元。上半年温州全力攻坚新能源产业发展,纵深推进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瑞浦兰钧新能源制造基地三期项目先后开工,温州梅屿、永嘉瓯北、乐清湾港区等省级储能示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规模居全省前列;浙能温州LNG接收站、浙能乐清电厂建成投产。通过引进落地比亚迪、青山瑞浦、伟明盛青等项目,高水平打造从上游高冰镍精炼—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封装—动力电池—电池回收利用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闭环。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港流科技绿色建筑新材料生产基地、康田BOPE薄膜智造等多个1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集中签约,全市基本形成以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导,其他新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发挥“统”的优势,推动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开局有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牵头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和十项“重大工程”,整合优化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以及“8+4”经济政策体系,创新搭建“1+4+15”组织架构,形成“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实施1个总体方案、3个“一号工程”和10项“重大工程”方案,制定4张清单,确保话语一致、整体贯通。
二是加强全程督考。承接抓好县(市、区)考核工作,制定由29项指标组成的市级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综合晾晒指标体系,将市级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共84项晾晒指标全部纳入《县(市、区)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和“温州擂台·六比竞赛”,以“晾晒”强化考核过程管控,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1-5月,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可晾晒指标共有6项在全省排名前三;十项“重大工程”7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前三,3项工程一季度获评五星等次。
三是打造标志性成果。加强先行探索,勇于突破,初步形成一批独具温州特色的工作成果。在创新深化方面,编制印发温州市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升行动方案,会同相关部门成功举办中国(温州)数安发展大会,以数据安全为切入口走出了一条数据产业发展的温州路径,吸引了头部企业落地温州,全力打造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示范园区。创新“资源+产业”模式,出台《关于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引进落地一批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项目,成功举办中国(温州)创投大会新能源、新材料专场活动。在改革攻坚方面,率全省之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功承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暨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活动,《民间投资的流量如何拼出来的》在浙江日报头版刊登。研究提出《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方案》,我市“获得信贷”工作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作典型发言,多项改革经验在国务院“职转办”专刊刊发。在开放提升方面,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列入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成功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瓯海区入选省政府“推进“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名单。
(二)坚持“稳”的基调,释放经济复苏强劲动能
一是加强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制定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GDP等24项构成指标年度目标,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每月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密切掌握经济运行动态。研究出台我市“8+4”经济政策体系,牵头编制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衔接省级55个配套政策并全部承接落实,明确出台41个市级政策。截至6月底,全市争取省级“8+4”财政资金规模居全省第2。牵头实施“抓项目、破难题、强服务”攻坚行动,以“五争”为攻坚目标,全力攻坚“1+95”指标清单,力争全省排位进入中上游,实现“半年红”。
二是推动有效投资量质齐升。编制出台2023年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171个,总投资约2.5万亿元。组织实施全市扩大有效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全速推进389个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实施投资“赛马”激励机制,坚持半月提示、月度通报、季度“赛马”,扎实打好重大项目续建加速、开工提速、前期破难、要素保障攻坚战。一季度,我市荣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并获评省“千项万亿”工程五星等次。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交通能源水利投资高于省平均17.5个百分点。青文高速获省发改委核准,市域铁路S3线一期先行段顺利开工,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建成投用。
三是狠抓重点项目提速提效。我市68个项目入选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项目个数居全省第1;46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预安排计划。组织29个重大项目参加全省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755亿元,率全省之先实现所有项目开工入统。谋划招引温州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建设项目等省市县长工程项目41个,总投资超800亿元。
四是争取要素资源走在前列。资金保障方面,开展专项债项目常态化储备,已经储备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的专项债券项目461个,审核通过率居全省第1。用地保障方面,全力争取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指标,新增中央加大建设用地保障力度的国家重大项目14个,预计可获保障用地指标超3000亩。16个项目入选2023年省重大产业项目,入选数居全省第2。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体育休闲公园改造项目入选国家盘活存量资产典型案例,瑞安市入选盘活存量资产省级试点。用能保障方面,加强能耗指标统筹,重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能耗指标,目前已保障项目用能78.5万吨标准煤,腾出用能空间2.3万吨标准煤。
(三)夯实“进”的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1-5月,全市五大战新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工业战新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7、22.3个百分点。全力攻坚新能源产业发展,纵深推进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瑞浦兰钧新能源制造基地三期项目先后开工,温州梅屿、永嘉瓯北、乐清湾港区等省级储能示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规模居全省前列;浙能温州LNG接收站、浙能乐清电厂建成投产。通过引进落地比亚迪、青山瑞浦、伟明盛青等项目,高水平打造从上游高冰镍精炼—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封装—动力电池—电池回收利用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闭环。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港流科技绿色建筑新材料生产基地、康田BOPE薄膜智造等多个1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集中签约,全市基本形成以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导,其他新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狠抓47个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项目计划投资完成率全省第2。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围绕温州“352”服务业产业新体系制定125条服务业新政策,以“一业一策”培育产业特色、放大竞争优势。制定促进消费十件实事及分阶段工作任务清单,围绕加快发展新型消费等十大领域提出重点任务举措。召开国家物流枢纽领导小组会议,《温州市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获《浙江信息》刊发。
三是重大平台建设实现“新跨越”。印发《温州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指导4家企业申报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瑞安、乐清“万亩千亿”平台建设,积极谋划温州湾新区新能源材料与装备万亩千亿平台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数安港建设,争取打造国家垂直行业数据试点场景应用。鹿城“中国鞋都”数字贸易、乐清临港现代物流、瑞安数贸金融港等3家平台成功入围全省第三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四)塑造“优”的格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大都市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制定大都市区中心城区一体化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温州至乐清快速公路乐柳线至宁康东路段工程(一期)等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指导瑞安智控装备、泰顺氡泉、龙港印艺、乐清电子智联等4个小镇开展命名攻坚行动。乐清、瑞安、苍南三地获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试点数居全省第1,获刘书记批示。指导泰顺县彭溪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争创第五批省级示范园,全市创建国家级示范园和省级示范园数量居全省前列。
二是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谋划山区县“一县一策”支持政策,开展文成县高质量发展支持举措实施情况评估,编制泰顺县高质量发展支持举措。推动山区5县加快生态工业产业发展,一季度23个项目实现集中签约,为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永嘉、平阳、文成、泰顺共11条县道项入省支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公路项目清单(第一批)。山海协作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年度综合考核优秀,3对山海协作结对县(市、区)获得考核单项奖。苍南县入选省政府“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力、成效”督查激励名单。
三是海洋强市建设加速推进。印发实施《海洋强市建设行动方案》,制定2023年海洋强市(大湾区)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着力培育海洋主导产业体系。持续推进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苍南县沿浦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通过验收,洞头岛入选自然资源部“和美海岛”名单。市本级入选省政府“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工作主动、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名单。
四是长三角一体化加快融入。印发实施2023年温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重大项目清单,组织召开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研究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有关工作。刘书记先后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京东集团、美国肯恩大学校长等座谈交流,深化区域合作,构建友好交流通道。配合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工作。牵头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做好生态环境警示片移交问题整改落实。
五是对口工作亮点纷呈。全省对口办主任会议在温举行,召开全市对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印发《2023年温州市对口工作要点》《对口工作任务书》,向对口支援地区共安排援建项目71个;向东西部协作地区实施项目77个。“产供销一体化援疆体系”“马尔康智慧教育体系”等3个案例获省对口办刊发录用,共建浙川文化产业园等工作受到省、市领导肯定批示5次。
(五)激发“活”的潜力,推动重点改革持续深化
一是重大战略加快落地。全力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对接省发改委和沿线地市,梳理提出相关政策诉求和需要省级层面支持事项,牵头起草《关于纵深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全省开放新枢纽的实施意见》《支持纵深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举措诉求》《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工作任务责任分工》等重要文件。专题研究“四个重大”工作,全力推进50个具有重大引领、创新示范作用的高能级平台建设,谋划400个以上重大项目,制定五大领域31项具有引领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的政策举措,推动落实20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获得刘书记肯定批示。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全市“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综合评估。
二是民营经济发展全面深化。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编制《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方案》,全力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深入实施《温州市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梳理谋划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建举措,全力推动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研究分析全省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短板问题,积极督促整改落实,一季度我市“无感监测”得分居全省第5。
三是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双碳”集成改革,重点推进2个省级低碳试点县、7个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街道)、61个省级低(零)碳镇(村)试点村(社区)等建设。深入实施大花园项目建设,全年滚动实施大花园重点项目40个,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和文成县大会岭红枫古道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大花园耀眼明珠。
四是信用建设成果丰硕。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联合市法院开展涉执信用修复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信用+乡村治理”、鹿城区“未来农贸商户综合评价体系”、龙港市“信用+社区矫正”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信用建设试点。温州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应用案例等4个案例获评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案例。
(六)落实“保”的要求,推进共富样板走深走实
一是共同富裕建设成效显著。市本级、泰顺县入选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名单。全省共同富裕试点推进会在温举行,印发实施共同富裕市域样板2023年工作要点,编制完成温州共同富裕系统架构图2.0版,系统谋划18项标志性成果,乐清市北塘村等七个地方入选省首批共富观察点。市本级村集体建设小微企业园模式探索、鹿城区行业合规示范探索成功入选全省第三批共同富裕试点。温州市5篇共同富裕典型案例获国家发改委录用,《温州市打好“六张牌”畅通食安治理和产业提速双通道》获《浙里共富》72期刊发。
二是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印发2021年度温州市人口发展评估报告。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3。上半年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社会领域资金超2亿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温州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2023年工作要点》,组团参展全国家政博览会,“家政培训进社区”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
三是能源保供有力有序。深入实施能源低碳绿色发展和稳价保供工程,我市21个项目纳入2023年省重大能源项目计划,项目数、总投资额和年度计划投资均居全省第1。加强电力供应侧保障能力,6月投产浙能乐清电厂三期项目,新增电力装机200万千瓦,同步推进海上风电、滩涂光伏、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合计新增电力装机超过240万千。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建立需求侧响应池和有序用电方案,争取备而不用。加强空调负荷柔性调控,已形成31.64万千瓦空调负荷调控能力促进全社会节能提效。推动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上半年用能权交易实现万吨突破,电力零售用户参与数1.4万户,居全省前列,天然气巿场化改革有序推进。
四是加大重要民生商品稳价力度。全力抓好重要民生商品常规价格监测和应急价格监测工作,完成市、县两级重要服务价格监测点设置工作,确保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平稳。开展城镇供水等领域成本监审项目7个,批复各领域收费标准3项。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制定《关于温州市区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的实施办法(试行)》,扎实做好非居民用气稳价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稳经济促发展,纵深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
一是当好综合协调“操盘手”。一要认真做好分析研判。紧盯省级工作动态,全面领会、准确吃透省对市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的标准要求,瞄准短板分析差距,对准赛道狠抓落实,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力争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和十项“重大工程”在全省站前排、争上游。二要做好督促协调。发挥总指挥、总协调的作用,对落后指标做好定期晾晒,通过发放预警提示单等方式,督促相关县(市、区)、市直部门抓好落后指标提升、滞后项目的推进工作。三要强化总结宣传。及时归纳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提炼特色亮点上报省发改委,打造独具温州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二是把牢经济运行“基本盘”。进一步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指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预警提醒和帮扶指导,实行“月分析、月调度、月督导”,强化关键指标、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的调度分析,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6%、5.5%。同时,做好指标数据统计工作,针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统计方式进一步优化完善,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防止漏统、错统,确保全面、准确、真实、完整反映经济发展实绩。
三是勇当投资提质“主力军”。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加大对滞后指标和滞后项目督导,实时晾晒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聚焦省“千项万亿”、市“百项千亿”、省市县长工程等重大项目载体,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坚持每半月监测提示、每月调度通报、每季赛马比拼,特别是对滞后项目,实行重点提示和问题销号制。开展2024年重大项目谋划和计划编制,加大省重大产业项目、专项债项目谋划储备。动态管理调度盘活存量资产台账,构建储备一批、盘活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二)聚焦调结构筑平台,推动现代产业赋能增效
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战新产业政策扶持和兑现力度,确保实现年度6500亿产值目标。深入实施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聚焦四张清单,完成年度680亿元产值目标。紧盯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链,力争招引新能源产业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以上。加快推进能源项目建设,确保华润电厂二期项目4号机、瑞安1号海风项目等实现开工,苍南2号海上风电项目、瑞安马屿光伏项目实现并网投运。
二是强化产业和科创平台创建。指导温州湾新区申报新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力争年内获批。加大瑞安、乐清两大万亩千亿平台标志性项目招引力度,发挥平台集聚效应,力争分别实现产值240亿元、520亿元。加快推进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争创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工程研究中心和双创示范基地等载体,充分发挥创新载体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加强服务业增加值、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服务业企业“小升规”等重点指标攻坚力度,重点围绕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7大重点行业领域和服务业增加值等7项核心指标,力争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每月对40个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进行跟踪调度、分析研判,力争投资进度保持全省领先。制定并滚动实施温州10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计划,持续做好项目调度,保障服务业重大项目量质齐升。强化促进消费十件实事26项重点任务清单化管理、体系化推进,印发实施《关于促进大宗消费和大众消费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的实施方案》,加快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鼓励各地主动探索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等内容,积极申报省级新型消费试点。贯彻落实《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以枢纽为支撑的“轴辐式”物流服务体系。
(三)聚焦提能级增动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深化大都市区建设。全面落实都市振兴战略,加快大都市区中心城区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顺利完成120亿元的年度投资计划。优化完善乐瓯洞、温瑞平原、龙平苍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三个一体化走深走实。加强与青田县交流合作,持续开展两地互访,推动落实一批合作事项。
二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乐清、瑞安、苍南等第一批试点地区尽快出台“一县一策”,及时编制试点五年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特色小镇提升创标、省级小城市培育提升、千年古城复兴提升“两小一古”工程,新增命名小镇力争实现“保一争二”,争取苍南县金乡镇列入千年古城复兴试点。
三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市。谋划召开全市“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暨海洋强市建设推进会。大力培育海洋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推动三澳核电、苍南2号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确保温州LNG接收站、温州华港液化天然气(LNG)储运调峰中心年内竣工投产。统筹推进生态海岸带建设,指导苍南县布局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
四是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深化互动交流,加强与上海嘉定、松江、杭州、宁波、台州、宁德等地合作,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成效。强化公共服务共享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开展城市活动、赛事,持续推进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标志性活动。
五是加快推进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推进支持泰顺县高质量发展举措编制工作。推动山区海岛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常住人口和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县城、中心镇集聚。加快推进“双向飞地”等平台建设。
六是加快构建区域开放格局。全力推动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配合省发改委做好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战略定位、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示范试点等方面为温州争取更多有利因素。深化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推出一批吸引华商汇聚和创新创业的重大载体和创新政策,切实发挥先行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聚焦优环境提效能,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一是全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高质量编制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方案,针对“无感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自查整改提升,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争取全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早日落地,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示范作用,滚动谋划实施一批突破性、典型性攻坚举措。
二是争创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借助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等专家智库,力争在《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方案》中融入更有温州特色和含金量的创新举措,为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做探路示范,为我市争取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三是全面深化信用和价格领域改革。着力推进信用改革,持续推动温州市社会信用立法工作,精心组织开展“8·8诚信日”系列活动。深入实施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等省级试点,抓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和营商环境等问题整改提升。持续深化价格领域改革,狠抓价格信息和数据质量,及时分析市场动态,提出调控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成本监审,完善非居管道天然气价格机制。
(五)聚焦惠民生增福祉,推动共同富裕走深走实
一是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出台《关于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制定实施2023年人口发展工作要点。加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创建申报,持续推进温大研究生公寓项目、教育强国优质师范基地、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做好公共服务“七优享”重大项目月调度,扎实推动“15分钟公共服务圈”相关工作。
二是更大力度推动能源改革。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全力做好能源保供,重点抓好节能降耗、项目建设、有序用电、安全运行等工作。加快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基础设施先行方案,布局建设农村充电基础设施。鼓励更多零售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支持本地售电公司做大做强。推动城镇燃气改革,实现供应环节扁平化,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三是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绿色低碳示范引领,深化省级低(零)碳试点,重点抓好16个“双碳”集成改革项目,争取涌现一批具有温州辨识度、全省贡献度的标志性硬核双碳类成果。
四是推动共同富裕再创佳绩。全力做好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绩效考评工作,力争2023年共同富裕考核保持优秀成绩。督促前三批省级共富试点加快特色打造,争取在试点—最佳实践—模式创新上加快实现成果转化。持续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温州共同富裕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