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钠离子电池多项关键数据都产生了变化,今年也被认为是中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关键年。从政策来看,各地众多政策明确要支持发展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多元化技术路线。目前国内多条产线规划落地,已率先实现材料和电芯的量产。
随着各大企业的蜂拥而至,钠离子电池产能或将迅速铺开,产业链正在逐步成型。从产线建设看,中国钠离子电池产能规划主要涉及到传艺科技、钠创新能源、宁德时代、兴储世纪、蔚蓝锂芯、多氟多和湖南立方等企业。
图:国内已投用的钠离子电池产线
(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7.31)
钠创新能源是全国第二大的钠离子电池生产企业,预计到2023年底将形成2.5GWh的钠离子电池专用量产线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8.5%。
宁德时代是全国第三大的钠离子电池生产企业,预计到2023年底将形成1.8GWh的钠离子电池专用量产线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3.3%。
从产业商业化的发展来看,现阶段钠离子电池产业链还处于导入阶段,电池材料和电解液工艺处于发展初期,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商业化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图:目前正在建设的钠离子电池产线
(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7.31)
图:目前规划的钠离子电池产线
(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7.31)
和锂离子电池相似,制备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四大主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和关键辅材(极耳、集流体、粘结剂、导电剂、外壳组件等),钠离子电池主要生产制备技术已基本成熟。
正极材料方面,目前投入研究比较多的包括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型、普鲁士蓝(白)等。负极材料方面,现阶段技术路线以硬碳为主,软碳为辅、电解液方面,以六氟磷酸钠电解质为主、集流体方面,低成本铝箔替代铜箔正在不断推进中。隔膜材料可沿用锂电池隔膜体系。
总结
多地政策推动钠离子商业化,以及新型储能市场需求增大,让钠离子发展进程加快。企业提前布局,有利于把握新能源发电与储能行业对钠离子电池产品的需求,抓住钠电和储能产业发展风口。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30925/80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