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裁员!减产!价格战!锂电行业卷价格不如卷新质生产力!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3-11 07:42:23

索比储能网获悉,近日,网络流传“某知名电池能源厂开启大规模裁员,前身是某北方车企动力电池事业部”。该消息迅速引发行业关注。业内人士猜测,该消息所指的动力电池企业为蜂巢能源(即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通过个人微博(@杨红新1980)发文介绍了“2024年蜂巢能源最核心的三个战略任务”。按照杨红新在其个人微博上的表述,为了应对行业形势变化、产能过剩、价格内卷、竞争激烈的情形,(蜂巢能源)刀刃向内,从(2024年)1月起已启动了深度变革,具体举措包括对上游的孵化业务“瘦身”,对产业布局进行收缩;加大实施末位和绩差人员淘汰,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和调整薪酬体系;强化科学排产,持续通过精益生产做到减人增效;加大技术创新,不断实现差异化竞争等等。

其实,在蜂巢能源裁员消息出来之前,从宁德时代到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欣旺达等业内巨头,都纷纷传出人员优化的消息。

这些变化不仅让从业者感到措手不及,也引发了业界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深思。为何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裁员潮?是行业的瓶颈期真的来临了吗?

2025年产能空置率将高达60%

索比储能网查阅公开资料发现,2023年,我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其中,2023年1-12月,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435GWh。同时,全年锂电池行业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1-12月电芯、电池级锂盐价格降幅分别超过50%、70%。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778.1GWh,但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只有387.7GWh,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动力电池在2023年成为了库存。而面对产能和销量的严重不匹配,电池企业在进行新年规划时,最先面对的是库存消纳而非扩大生产,这可能会让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

中汽协数据则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0%;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但到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虽然分别高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但分别同比增长只有35.8%和37.9%。

照这个趋势下去,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同比增长可能会低于30%。这也意味着,短期内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已经趋于平稳,不再需要“无限多”的新能源汽车了。这对于电池厂商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噩耗。

所以,目前市场并不缺少电池,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更不乐观的是,这种产能过剩并不是传统制造业容易出现的结构性过剩,而更应该称为全面过剩。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预计,2025年国内电池产能可达惊人的3000GWh,而出货量预计仅为1200GWh,行业的产能空置率将高达60%。此外,LG、SKOn、松下等国外电池企业也在推进产能扩张,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产能过剩。

“宁王”的日子也不好过

索比储能网注意到,除了产能过剩,电池厂商面临大规模裁员的原因还有资金链紧张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长,而资金的需求又十分庞大。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电池厂商不得不通过裁员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行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电池厂商的经营压力也随之增大。

即使作为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近年来日子也并不好过。早在2023年年初,宁德时代就被爆出产线工人“回归8小时工时和双休”的生产情况,宁德时代不再要求工人加班,动力电池下游需求的疲态已经开始显现。

到了2023年年中,宁德时代再次被传出开工程度不够,甚至开始限制部分一线岗位的工时,并主动给工人放假。而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工人收入锐减,部分工人因此而离职。财报显示,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的“行业老大”,2023年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0%。

中创新航的常州基地同样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产能下降、工时减少、人员减员。据媒体报道称,2023年中,中创新航常州基地的很多工人宿舍从6人间被住成了1人间。还有从业者透露,2023年很多电池厂产线停产的比例高达50%,虽然2024年开工后又恢复了一些,但目前停产比例仍然保持30%左右。

在这样的背景下,宁德时代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首先就是进行人员优化,其次推出了价格更低的产品。这种情势下,其他电池企业必然也会跟进拉开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可预料的是,2024年动力电池企业的内卷程度会更高,所有从业者必须做好准备。有业内人士认为,长期的价格战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电池企业更需在技术路线、性能指标等产品本身下功夫。

卷价格不如卷新质生产力!

当前,动力电池企业和其原材料供应商,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市场考验,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动力电池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2023年8月,宁德时代推出了磷酸铁锂“神行超充电池”,具备在10分钟内充电400公里行驶里程以及单次充电超过700公里行驶里程的能力;蜂巢能源推出短刀快充迭代升级产品,覆盖2.2C到5C全场景应用;欣旺达动力发布“闪充电池”,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公里,10分钟可从20%充至80%SOC,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而4680大圆柱电池在2023年受到了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的关注,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量产;固态电池也开始有实质性进展,蔚来汽车和上汽集团都将在2024年完成半固态电池的上车。

同时,不少锂电池企业也努力在海外寻找出路。以蜂巢能源为例。2月27日,杨红新总结2024年蜂巢能源最核心的三个战略任务其中之一便是加大海外市场布局。他坦言说,海外“本地化+技术合作”双模式,寻找全球新能源蓝海市场。路长且难,但必须做难而正确的事。

但是,这些突破还是远远不够。如果想尽早打破目前的同质化竞争局面,动力电池行业仍需坚持技术创新,推动电池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探索更安全、更环保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其次要开拓市场,通过产品和应用创新,拓展新的使用场景,增加消费者的接受度;并且要做好行业生态构建,包括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等。概括来说,就是卷价格不如卷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其中,“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热词,引发能源行业广泛关注。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认为,新质生产力不仅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符合数字化、绿色低碳特点的新设备,可以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运营模式更好地结合。

对于动力电池发展新方向的问题,有业内专家表示,动力电池市场不存在通吃型的产品,面对新的市场局面,锂电行业应该思考动力电池如何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如何进一步加强竞争力等问题,下一步行业还要协同、开放、共享技术,带动更多产业电动化发展,而不应只盯着电动汽车内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包括宁德时代、瑞浦兰钧、国轩高科等企业已经涉足电动船舶领域电池。据EVTank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电动船舶保有量已超过700艘,年内新增船舶数量已超过200艘,带动船舶用锂电池出货量达到0.61GWh,同比增长80%以上。从这个数据来看,船舶用锂电池的增长空间不可小觑,也表明电池企业转战新赛道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新闻介绍:

索比储能网获悉,近日,网络流传“某知名电池能源厂开启大规模裁员,前身是某北方车企动力电池事业部”。该消息迅速引发行业关注。业内人士猜测,该消息所指的动力电池企

责任编辑:liuyazhen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