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制造商冲击IPO。
碳索储能网获悉,7月26日,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正力新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资料。
动力电池是支柱,储能仍需孵化
聆讯资料显示,正力新能成立于2019年,主营产品涵盖各类电池产品,已构建覆盖陆海空互联全场景、多路径的电池产品组合。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4.99亿元、32.90亿元、41.62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3017.80万元、-2.90亿元、2.08亿元。整体来看,正力新能的营收呈增长态势。
毛利方面,正力新能2022年曾因客户X取消采购订单出现大额亏损。不过,最新数据显示公司毛利增势良好。2024年一季度,正力新能毛利为6822.8万元,较2023年同期改观显著。同期,公司实现营收7.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24.25%。
深入业务层面看,动力电池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2021年至2024年一季末,公司动力电池营收占比分别为96.6%、94.7%、80.7%、87.1%。同期,储能产品营收占比分别只有0、0.1%、7.6%、5.5%。
销量方面,2021年至2024年一季末,正力新能动力电池销量分别为2106.7MWh、3634.4MWh、5906.7MWh、1150.2MWh;同期,公司储能产品的销量分别为0、3.1MWh、751MWh、115.9MWh。
按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装机量同比增速计,正力新能在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前十企业中排名第2,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前十企业中排名第1。
另据正力新能透露,公司动力电池业务的合作伙伴包括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多家龙头企业。
储能业务方面,正力新能已与德业股份等企业围绕储能电池开展合作,并积极寻求与航空、船舶领域的客户推进产品的量产合作。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动力电池是正力新能的创收支柱。要储能业务虽作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潜力十足,但起步稍晚,仍需正力新能孵化、拓展。
市场内卷与低价困扰
长远看,正力新能若想将储能打造成第二曲线,还需处理好内卷与创新的关系。
聆讯资料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一季末,正力新能旗下储能产品售价分别为0.89元W/h、0.42元W/h、0.35元/Wh,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受价格下滑影响,正力新能储能产品毛利率也持续走低。2022年至2024年一季末,正力新能储能产品的毛利率由15.8%降至6.2%。
深究看,正力新能储能毛利率下滑受行业原材料整体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储能市场内卷加剧两方面影响。
据碳索储能网了解,今年上半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下滑至9万-12万/吨的区间。原材料走低带动下,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在内的价格也持续下滑。
另外,储能赛道作为强竞争赛道,目前已进入深度洗牌阶段。目前行业达成的共识是,部分缺乏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商将被淘汰出局。
为了避免淘汰出局,系统集成商开始疯狂卷价格。据碳索储能网统计,今年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跌至0.558元W/h。
对于正力新能而言,其作为电芯供应商,要想提升盈利能力,必须要借助创新提升产品的议价能力。
好消息是,从正力新能披露的信息看,公司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研发。
研发费用方面,2021年至2024年一季末,正力新能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21亿元、3.293亿元、4.241亿元、1.291亿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14.7%、10.0%、10.2%、17.5%。
研发团队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末,正力新能研发团队全职人数超过900人,其中约25%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期,正力新能已获授1813项专利。
聚焦储能,正力新能储能电池产品组合涵盖电芯、模块、系统和电池簇,可提供从电芯到系统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期内,公司推出了314Ah大容量储能电池。据了解,该电池最高能量密度高达180Wh/kg,循环寿命预计高达12000次,能量效率高达95%,零下20摄氏度容量保持率仍在91%以上。
此外,正力新能还结合已推出的50Ah、104Ah、280Ah及302Ah等储能产品系列,完成了对发电、工业、商业、船用及用户储能等多场景的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关注锂离子电池技术外,正力新能也在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高比容量正极材料等先进技术。据悉,公司研发的钠离子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已达130Wh/kg。
此番,正力新能上述除表示募资用于产能扩充外,还表示募资将用于高倍率长寿命钠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用于超高镍多元材料及新型硅碳材料的研发;用于复合三元及复合磷酸盐体系开发;用于深化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产品及技术的开发,提升热稳定性及电池安全性。
总的来说,正力新能虽承受市场压力,但上市早已做好清晰规划。能否顺利登陆港股,市场不妨耐心等待。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