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3 月 29 日的小米 SU7 高速碰撞爆燃事件后,小米汽车的电池安全及相关技术成为公众焦点。借此契机,深入剖析小米汽车搭载的电池种类,有助于理解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小米 SU7 不同版本搭载了多种电池。标准版车型电池选择较为多样,搭载的是 73.6kWh 的磷酸铁锂电池,电芯由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提供,也就是比亚迪车型中常用的刀片电池,或是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两种电池随机安装,车主购车时无法自主选择 。Pro 版配备 94.3kWh 的磷酸铁锂电池,Max 版采用 101kWh 的三元锂电池,这两个版本仅搭载宁德时代生产的电池。
从技术角度看,小米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值得关注。该技术由小米和宁德时代共同研发,采用小米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最高电压达 871V。以小米 SU7 的 Max 版搭载的宁德时代王牌麒麟电池包为例,其为三元锂电芯,电池包容量 101 度,CLTC 续航里程为 800 公里,支持 800V 高压平台超级快充,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充电 15 分钟续航 510 公里 。在结构设计上,通过地板上盖二合一、电芯倒置、多功能弹性夹层和极简线束等创新,集成性能效率整体提升了 24.4%,释放了 17mm 高度。电芯倒置技术使多模块共享底部空间,释放 7mm 高度,集成效率提升 5.8%;多功能弹性夹层兼具液冷板和结构件功能,集成效率提升 6.5%。在安全性方面,小米电池包配备双大面主动冷却,拥有 7.8 平方米同级最大冷却面积,电芯侧面填充气凝胶隔热材料;具备 14 层物理防护,包括 2000MPa 热成型钢及超高强钢横梁、先进高强钢边框、153mm 超宽挤出铝门槛等,还经受了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标准 。
再看磷酸铁锂电池,以标准版可能搭载的弗迪刀片电池为例,它具有独特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块状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在结构上更加扁平、修长,通过阵列式排列,在提升电池包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增强了电池包的整体强度。从化学特性上,磷酸铁锂电池热稳定性较好,在高温环境下,相较于三元锂电池,其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更低,这也是小米 SU7 部分版本选择磷酸铁锂电池的原因之一。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对三元锂电池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辆的续航表现,不过小米通过 CTB 一体化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劣势。
此次事件引发对电动汽车电池安全的思考。虽然小米在电池安全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如行业首发 CTB 电芯倒置技术,特制低电导率冷却液防止冷却液泄露引发短路风险,电池采用 3 层顶部支撑、3 层侧碰防护、8 层底部防护结构,总计 14 层硬核物理防护,最高可抵抗 1000°C 高温,在 55°C 满电场景下确保无热蔓延、无明火 ,但实际事故的发生表明,电动汽车电池安全仍面临挑战。未来,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在提升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电池本质安全,完善电池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仍是整个行业需要攻克的难题。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403/5000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