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新能人才网
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动汽车

新能源车将进入千万辆级时代 竞争更激烈 技术融合加速跑

2023-12-29 15:29:24
来源:新华财经
分享到: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即将进入千万辆级时代。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27日展望2024年车市时表示,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增速约40%,整体渗透率超过40%,乘用车领域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50%。

规模上台阶 出海加速跑

“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会保持高速增长,对国内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国将进一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向标’。”张永伟预计,2024年汽车类零售额将突破5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突破2万亿元。产业发展将持续拉动基础设施、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汽车智能化等领域的投融资。新能源汽车愈发成为当前全球经济、贸易、技术、供应链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张永伟表示,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地位,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2000万辆,中国仍将贡献全球销量的60%。

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延续崛起势头,出现新的全球品牌,预计将新增1至2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

2024年是定义下一代汽车产品的关键阶段,中国市场、技术、平台的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发展方向。

中国还将加速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中心。张永伟预计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及材料出货量仍将占全球50%以上,并将通过全球合作和海外产能布局加速落地,产业链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

海外市场继续发力,张永伟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海外销售规模将突破180万辆(不含海外生产),增速达50%,占整车出口的比例达30%。

出海方式方面,“销地产”及技术合作等多元模式进入加速落地期:如国内生产+贸易出口模式、贸易+本地化建厂模式、股权合作+海外渠道模式、国内生产+海外品牌模式。

竞争:更激烈

激烈的价格竞争是2023年车市关键词,2024年市场竞争可能更加激烈。

从大格局看,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将进一步深化,区域竞争格局加速分化,新汽车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汽车铁锈地带有扩大风险,新能源汽车百万辆产量和千亿产值成为基本门槛。

“企业竞争角度,明年市场格局远未定型,进入深度重塑。”张永伟表示,明年一定是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行业洗牌会加速。2024年将迅速出现一批百万辆级别企业和品牌,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呈现出“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局面。

市场将进入新竞争模式,比的是看谁跑得快,看谁能抗压。企业将面临新车型密集发布、产品迭代速度加快、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环境。

“2024年新车型会密集发布,证明市场足够大,也证明竞争足够激烈。新车型生命周期加速缩短,过去一辆车卖10年,现在一辆车能卖2年算很好了,单车销售规模已经不再是企业重要的目标。”张永伟表示,燃油车时代,企业4年出一款新车,如今汽车开发周期进入了类似半导体行业的“摩尔时代”,即12个月到18个月必须推出新产品投放,比拼创新速度。

激烈的竞争必然带来淘汰,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存量结构调整期,表现为整车产能进入调整阶段,传统车产能油改电是重点任务;产业链方面,明年是电池产能释放期,电池一定会面临比较突出的供给矛盾,汽车芯片行业也将进入宽松阶段,意味着部分设计公司可能被淘汰;汽车产业的并购重组将增多。

技术融合:加速跑

2024年,汽车标志性技术和产品将继续突破,汽车与ICT、能源等产业融合速度加快。

张永伟表示,2024年技术突破将持续,标志性产品、标志性技术会不断涌现。比如动力电池创新性技术逐渐进入兑现应用期,固液混合电池继续出现,800V高压快充车型迎来放量,国产汽车芯片会加速上车。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升级。

智能化技术加快产业化落地,单车AI算力快速提升;智能驾驶应用路线逐步清晰。2024年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有望达55%,2024年NOA渗透率将超过10%,城市NOA落地节奏、覆盖场景、用户体验将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点,L3级自动驾驶开启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望在未来3至5年内实现商业化落地,L4级Robotaxi由测试走向常态化收费试点。

“汽车和ICT信息通讯行业、能源行业的融合会进入到深度融合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永伟说。目前中国前十手机品牌均有汽车业务布局,前100家芯片设计企业中超过50%进入汽车领域。汽车作为集成者、先导者带动多行业发展成为中国产业发展新特征,技术融合变为中国产业发展新优势。

责编:盈盈
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