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欧美鼓噪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背后打的什么算盘?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05-08 08:50:48

不久前,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时曾对中国新兴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迹象表示担忧。近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又宣称,“电动汽车和钢铁等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产品正在涌入欧洲市场,世界无法消化中国的过剩产能”。

5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时作出回应。他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那么,欧美高官为何要渲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呢?

需求拉动产能增长

深入看,耶伦与冯德莱恩渲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很大程度是出于贸易保护的考量。

以欧盟为例,欧委会去年9月曾发起对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反倾销调查,其中一条理由便是中国纯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对欧盟电动汽车工业造成损害。

碳索储能认为,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等新能源产品的销量暴增,并非中国政府补贴加持所能促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能源转型。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在《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指出,温室气体水平、地表温度、海洋热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极海洋冰盖和冰川退缩等方面的纪录,再次被打破,有些甚至是大幅度刷新。WMO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更直言:“WMO全系统正在向全世界发出‘红色警报’。”

面对气候危机的紧逼,脱碳转型也变得尤为迫切。

202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 28)上,超过100个国家同意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至少达到11000吉瓦;并将全球平均年能源效率提高速度提高一倍,到2030年时由2%提高至4%。

平心而论,COP 28的承诺虽然不能完全落实,但各国达成的脱碳共识却带动了新能源装机。

《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2022年增长50%,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比过去30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快。同时,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得益于上述市场机遇,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也迎来爆发。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以光伏为例,硅片出口70.3吉瓦,同比增长超过93.6%;电池出口39.3吉瓦,同比增长65.5%;组件出口211.7吉瓦,同比增长37.9%。

值得一提的是,声称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欧洲,竟是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最大市场。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23年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额为190.1亿美元,占到同期光伏组件总出口额的半壁江山。

由此来看,欧洲此时向中国新能源产品发难,显然有悖市场逻辑。那么,中国新能源产品有哪些优势呢?

先进产能不过剩

深入看,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确立的优势,除了产能规模外,更有性价比。

比如说光伏,当前中国已经形成覆盖工业硅、高纯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各主要环节均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领先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全球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累计下降超过80%。这背后中国光伏企业便发挥了巨大作用。

再比如说电池。当前,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世界前十大锂电池厂商中有六家为中国企业。另外,全球70%的锂离子电池,99%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由中国企业生产。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在电池领域构筑了宽广的护城河。近日,公司发布了号称容量、功率5年零衰减、6兆瓦时、15000次循环寿命的天恒储能系统。另据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近期透露,公司研发的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小批量生产。

横向对比看,无论是光伏组件,还是电池,中国新能源企业都极具竞争力,甚至行业领先。

长远看,随着国内产能逐步释放,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成本有望继续下降,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也有望延续。

相比之下,欧洲则饱受通胀折磨。一边是脱碳大计,一边是可靠装备,欧盟显然需要认真权衡利弊。

碳索储能注意到,除了产品外,中国新能源企业还为外国带去了资金与就业。目前,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在内的电池企业已到海外建厂。

以欣旺达为例,2023年,欣旺达加快出海,在匈牙利、摩洛哥、越南新增海外工厂。期末,公司海外营业收入达到204.56亿元,占比为42.74%,海外市场营收占比接近半壁江山。

在碳索储能看来,欧美鼓噪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不合逻辑,构筑小院高墙,害人害己。面对气候危机,欧美需要与中国携手,唯有如此,方能渡过难关。

新闻介绍:

不久前,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时曾对中国新兴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迹象表示担忧。近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又宣称,“电动汽车和钢铁等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产品正在涌入欧洲市

责任编辑:liuyazhen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