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其中,在加强废旧电池循环利用方面,《意见》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组织开展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生态设计、碳足迹核算等标准体系;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开展清理废旧动力电池“作坊式回收”联合专项检查行动;研究旧动力电池进口管理政策。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激发了锂电回收行业的兴起,多家企业争相进入这片蓝海。尽管锂电回收行业如今炙手可热,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目前仍处于初级布局阶段,废旧电池流向不明、市场准入门槛低、产业化技术不成熟、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政策条例
本次《意见》出台,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了废旧电池循环体系,极大地推动了锂电回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1、从源头上强化管理,确保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溯源可查;
2、推行生产者回收责任制,明确各方责任,提高资源利用率;
3、建立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包括生态设计、碳足迹核算等,同时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提升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构建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技术规范,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序性;
5、制定废旧动力电池的进口管理政策,助力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资源分配。
根据相关规定,当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初始容量的80%,便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等高需求电池领域。
因此,动力电池销量的持续增长也导致废旧动力电池量的不断增加,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已经驶入快车道。
市场端,各方企业纷纷竞逐这一蓝海市场,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接连上马。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以及格林美、中伟股份、旺能环境、光华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布局。
今年开年至今,便有卓奥锂业、新荣昌新能源、东风鸿泰、广东金晟、辕鑫循环等多家企业的电池回收项目迎来进展。
政策端,近两年也在持续关注电池回收,不断引导产业链规范发展。
目前,工信部共发布了五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共有156家企业入围。
同时,工信部还公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成为加大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助力。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的规范将大大提高回收企业的积极性,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环保效率,实现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