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雷军谈小米造车 担心卖得太好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12-20 06:47:24

12月17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表示,觉得小米做汽车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因为今天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就是汽车工业跟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是一个大融合,所以进入汽车行业对小米来说有挑战,总体来说难度可控。

雷军表示,三年前觉得造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此抱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并定下了“守正出奇”的原则,即充分尊重汽车行业的规律,使用行业成熟技术确保把第一辆车做好,再在这个大前提下创新。第二条策略是“十倍投入”,其它车企做一辆车大概投三四百人、二三十亿,我们第一辆车就投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我们是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有这样的把握以后,反正我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来做的。”

雷军还表示,对于小米汽车首款车型肯定有预期,但汽车的确很复杂,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了,这背后都是各种很焦虑的情绪。

此前,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汽车业务并不是为“出风头”,现时电动车已从机械产业转变为信息产业,加上有同行都已经在做,小米不做就会被淘汰。小米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及智能办公,属全智能生态,若跟电动汽车好好整合的话,将有极强的扩张性。在官宣进入汽车行业市场,雷军也曾立下Flag: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愿意押上全部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对于造车路上可能遇到的措施,雷军更是直言“我们亏得起”。

2021年3月30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官宣小米集团造车。在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2021年9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100亿,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担任法人代表。同年11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正式宣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按照规划,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11月15日,小米SU7出现在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申报目录上,申报车型为纯电动轿车,型号为SU7、SU7 Max,产品型号分别为BJ7000MBEVR2、BJ7000MBEVA1,生产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此前,网传小米将于12月26日发布小米汽车,但该消息未得到官方确认。

外观方面,小米SU7整体设计语言十分简练且颇具动感,车身轮廓与保时捷Taycan相似,采用溜背式造型设计,其直接采用小米车标。车尾部分,小米SU7采用贯穿式尾灯组造型,尾部标识为“xiaomi”拼音样式,左下角为“北京小米”标识,右下角为“SU7”标识。值得注意的是,后保险杠加入与车身同色的装饰件,展现出较动感的风格。

尺寸方面,小米SU7的长宽高分别为4997/1963 /1440mm,轴距3000mm。动力方面,小米SU7配备三元锂离子电池(宁德时代)和磷酸铁锂电池(襄阳弗迪电池),前后电机功率为220kW/275kW。

小米汽车有什么优势?目前,关于小米汽车的信息还十分有限,可以推测的是,作为科技公司造车,小米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应该会有深入的布局,特别是自动辅助驾驶方面。此前,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自动驾驶将采用全栈自研,目前已进入测试阶段,目标是2024年进入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此外,小米SU7应该支持100kWh电池+800V,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应该可以得到保证,但目前不清楚小米是否会自建超充桩。

至于小米SU7的价格,目前市面上仍然没有准确消息,但鉴于小米SU7是一款中大型轿车,再加上市场猜测100kWh电池+800V的动力组合,综合整车品质和配置来看主销车型大概在25-30万,顶配车型可能达40万。另外,小米公司一直主打性价比,近几年一直加快布局高端以扭转市场对于小米公司的影响,这也基本排除了小米SU7售价低于20万元的可能性。当然,小米汽车是否会出奇制胜,给出一个市场惊讶的定价,这也不一定。

新闻介绍:

12月17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表示,觉得小米做汽车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因为今天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就是汽车工业跟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是一个大融合,所以进入汽车行业对小米来说有挑战,总体来说难度可控。

责任编辑:caoyang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