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风险研析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组织召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政府主管部门相关领导,雅迪、爱玛、小牛电动、美团出行等市场主体,亿纬锂能、弗迪电池、超威集团、克能新能源、星恒电源、华宇新能源研究院、力神电池、欣旺达、比克动力、天能集团、博力威等电池企业,以及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必维集团、安迈特、普瑞赛思、天津大学等机构近40位产业界嘉宾出席座谈。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起火、爆炸等事故频发。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两轮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2022年全国共接报电动两轮车火灾1.8万起,比2021年上升23.4%。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增多,一方面严重影响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造成极大损失;另一方面,也对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产业链亟待群策群力,发挥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提升产品安全、完善法规制度、社会共治、构建产品认证体系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作为电池领域的专业机构,电源行业协会和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希望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召集电动自行车电池产业链企业及机构代表共同研讨、分析,该如何避免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也是行业协会召开本次研析会的主要目的之一。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在会议致辞时表示,组织召开“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风险研析会”,希望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电池、整车、应用端的专家和第三方机构代表,共同建言献策,通过研析会为解决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问题,形成务实、有效的方案,为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会上,来自多个领域的代表,就当前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原因,从政策监管、电池技术创新、标准法规完善、行业共治、行业白名单、产品安全等级体系、消费者宣传科普等维度进行了广泛、热烈、务实的交流,并形成相应共识。
政策监管将更严、更重
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原司长高延敏在座谈时表示,政府层面将不断完善行业法规,加强对违法企业和行为的惩处力度和监管。
原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网络交易监管司副司长严冯敏指出,要从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保障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要实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消费品处处长李丽慧在座谈时指出,接下来会在2022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上,对全链条采取更严、更重的监管,目前相关部门正针对认证、标准、专项抽查和执法等研究一些更严、更重的措施。
李丽慧透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已经将电动自行车整车零配件列入到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质量监管的重点目录之中,同时列入国家2024年监督抽查计划。希望产业界真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工作,采取有效的自律措施,共同把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做好做强。
协会及正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产业共治格局和机制
调研发现,目前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最大的隐患主要是非法改装、拼装、加装及违法生产销售劣质电池产品引起,占据目前电动自行车起火、爆炸主要部分。
星恒电源电池工程院首席专家程凯在座谈时指出,目前很多网络平台有视频教消费者DIY电池、改装电池,安全风险非常大,建议要对相关视频做审查、管控,同时对网络平台售卖的电动自行车电池要纳入3C管控。
小牛电动电池工程师蒋艳云也指出,目前电动自行车改装是电动自行车起火的重灾区,应加强对个人、平台、渠道和消费群体的监管。
对此,严冯敏表示,要重视社会治理和社会共治,构建适应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机制的共治格局和机制。
严冯敏指出,行业协会在社会共治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专门提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在推动社会治理中是大可作为的。他建议,协会应引导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推动产业企业自律,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测评及产品质量认证,为社会提供符合标准认证的高质量产品等。
建议推出电动自行车电池白名单制度,完善电池产品追溯
亿纬锂能副总裁李沐芬在座谈时指出,电动自行车可以参照电动汽车等领域,将行业里面质量可靠、生产责任制度主体落实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和主要零部件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通过“白名单”公示及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和判断。
程凯也表示,白名单制度能够规范生产厂家对电池安全性的承诺,只有通过规范生产企业,才能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的安全保证。
同时,与会代表还建议完善电池产品追溯体系。
李沐芬表示,电动自行车电池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在线监测,对电池状态和各类应用环境、充电等进行监测,采用在线监测的手段进行实时控制,降低事故灾难程度和风险。
弗迪电池副总经理张寿波也建议,要建立电动自行车产品追溯体系,让消费者随时可以根据码进行查询电池来源和性能,接受有奖举报,实现全社会监督。
程凯表示,企业一定要对电池负责,要建立比较健全的追溯机制、回收机制,避免电动自行车电池生命周期结束后,仍然持续使用,引发安全风险。
欣旺达质量总监汪英杰表示,目前他们公司正在推“电池护照”,可以实现电池从物料到所有零部件的信息追溯。通过“电池护照”,可以拦截部分改装电池,对企业有很好的规范甚至追责。
构建电动自行车电池星级安全认证体系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波介绍,通过把电动自行车电池,根据安全检测结果评估电池安全级别,进行安全等级的划分,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安全等级认证标识来了解所购买电池的安全性能。
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余华强表示,国家强制标准是企业产品上市的“下限”,强制标准并不能体现出部分电池厂商产品的安全性能,无法帮助消费者“好中选优”,认识不到不同电池在不同场景中的安全表现。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业务总监刘彦龙表示,希望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与产业链企业探索电动自行车用电池安全分级体系标准,并将相关标准向国家相关部门对接,推动国家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消费者选择更高质量产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王泽深表示,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分级制度是一个政产学研用的五方联动机制,有效地来整合发挥五方的优势,探索的是消费的牵引、产业的主导、技术的支撑、政府的规范、学界提升的产品质量的分级实践,目的是要营造一种优质优价的一种竞争的生态,为企业提升产品的质量注入活力,让各种技术路径、各种商业模式竞相争艳,都发挥出来,让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更加透明。
座谈中,亿纬锂能副总裁李沐芬建议,可以参照汽车五星级安全标准体系,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安全等级划分,通过协会和专业机构制定技术标准及行业规范,对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电动自行车推出星级认证标准,并在产品上进行不同等级区分标识展示,让消费者自行根据应用场景自主选择、判断。弗迪电池副总经理张寿波也提到,要加强产品的标准建设和认证标识管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高质量产品指引。
来自国家电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必维集团等机构也就电动自行车电池星级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案例分享。
锂电可以做到高安全,目标是电池可以入室充电
弗迪电池副总经理张寿波表示,电动自行车锂电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是一定能解决的。张寿波指出,在手机、ipad和PC发展早期,这些产品的锂电池也频频发生事故,手机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更难做,但是现在这个行业已经非常安全,大家应该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方向上坚定信心。
今年2月,弗迪电池表示,将把乘用车的研发成果应用到两轮车领域,加大两轮车的研发投入,协同各方正能量,开发出能上楼的安全电池。
座谈会上,克能新能源董事长柯克表示,企业应该在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为行业和社会提供尽可能优质的产品,特别是电池企业应该在电动自行车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主体责任,为社会提供即使在终端用户不懂专业知识误用充电器、入室充电等极端情况下,也能确保不发生影响公共安全的产品及其系统性解决方案。
钠电在电动自行车领域被认可,产业化加速
过去一段时间,受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以及新国标影响,钠离子电池在电动自行车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产业界正快速推进钠离子电池技术产业化。
张寿波表示,钠离子电池在两轮车市场应用机会会非常大,钠离子电池产业预计一年左右时间,可以在电动自行车领域成熟应用。
华宇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陈建表示,目前已经有多款车搭载钠离子电池小批量投入市场。陈建指出,钠电安全性能、快充性能比较好,比较适合小动力市场,将是公司主推产品之一。
关于“新国标”
早在2018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颁布的强制性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明确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5千米/时,蓄电池标称电压不大于48伏,整车重量(含电池)不大于55千克,必须具有脚踏骑行功能。
座谈会上,超威集团副总裁杨元玲建议,从电动自行车整车安全角度考虑,应放宽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55千克重量的限制,避免少数车企为满足55千克要求,减少整车金属件、结构件使用,增加塑料材质使用,增加火灾次生灾害风险。
此外,爱玛、雅迪、克能新能源代表也就电动自行车重量等新国标内容进行了探讨交流。
会上,与会嘉宾还就电动自行车及零部件报废规范、消费者科普宣传、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监控与数字化治理、车电分离、电动自行车换电商业模式、行业标准等社会和产业界关注的话题展开了广泛交流。
另外,“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分级认证体系构建及实施”在会上受到来自产业链各方代表的广泛支持和热议。下一步,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将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指导下,联合企业、国内专业权威机构,积极推进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检测认证机制的建设,共同助力中国电动自行车高质量发展建设,降低电动自行车社会安全风险,助推质量强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