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2025年江苏预计79万吨动力电池“退役”,如何念好电池回收“生意经” ?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2-04-25 06:24:15

江苏省工信厅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46.5万辆,动力电池容量达35GWh,约重30万吨,到2025年,江苏省“退役”电池数量预计将达到一个“小高潮”:79万吨,到2030年还将翻一番,这已是不可等闲视之的数字。

“退役”的动力电池该何去何从?这背后,既要算好回收处理中废酸、废碱、废渣排放的“环保账”,也要算好循环利用的“产业账”。如何构建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成为一道迫在眉睫的必答题。

2025年江苏预计79万吨动力电池

原材料涨涨涨,废旧动力电池掀“掘金”热潮

拆解、装配,测电压……工人们戴着口罩赶工,一块块退役电池在他们手中“重获新生”。在格林美无锡厂区动力电池拆解车间,摆放着多组淘汰下来的汽车动力电池,工人们用气动工具将一个个电池拆解下来,而组装车间,工人们一边将零件放进新的电池包装配,一边将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中。

“每一块废旧动力电池,从回收到运输、储存,拆解、再造、梯次利用等,全流程信息都可以‘扫码追溯’,与国家溯源平台‘一键连接’,总的来说就是: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厂区负责人粗略计算,在这里,一块动力电池从“退役”到“重生”共有35道工序。经过重重拆解、提取,没有任何一块‘退役’动力电池是废品:电池包金属外壳作为废铝、废铁外售;塑料、隔膜用于无害化热解;线路板用于无害化裂解或提取贵金属;电解液用于无害化热解;负极片用于生产电解铜;正极材料用于循环再造电池材料。

在业内专家、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杨凯看来,像这样把整车企业、动力电池厂交付的“废电池”及废料绿色处理,“提取”电池级镍、钴、猛硫酸盐,三元前驱或正极材料,并作为电池生产的原料再交给电池厂,就是理想中的“退役”电池回收路径,“真正推动新能源‘从绿色到绿色’”。

在江苏,类似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共有1065个,主要由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电池企业等79家企业设立,网点数量占全国的7.6%,居全国第二位。初步测算,去年全省实现回收量超2万吨,回收率约75%。

省工信厅调研指出,2015 年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市场化的开端,按照动力电池5-8年的使用寿命计算,首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在今年迎来“退役潮”。

一边是近在眼前的“退役潮”,一边是动力电池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去年以来,主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以近十倍不等幅度猛涨,从去年年初的5.3万元/吨涨至4月21日的47.5万元/吨。涨价压力下,“变废为宝”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热度不断攀升。广发证券预计,到2030年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可达千亿元,其中动力电池占比达84%。一直处在汽车产业链末端的动力电池回收,已经站在行业聚光灯下。

在江苏,面对动力电池回收这一想象无限的千亿级“蛋糕”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准产业潜在价值,争相入局。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14时,江苏仅现存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就有3549家,其中1年内新成立的企业多达2311家。

“今年预计投入3200万元,准备‘进军’电池回收市场。”江苏瑞升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吴涛告诉记者,企业将瞄准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综合利用技术优化和成套装备研制,并积极开发数字孪生系统应用于装备设计、生产、运营过程;另外,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中试线建设也已投入1.06亿元,用地20亩,位于常州滨江化工园区,预计每年可处理8000吨废旧动力蓄电池。

不少电池制造相关企业也在电池原材料涨价、进货难的“愁苦”中,看到了“电池回收”的产业价值。“去年格林美回收三元电池能力为 1 万吨,营收达到 9000万元以上,实现盈利;以 9 月份电池级碳酸锂,硫酸钴及硫酸镍的价格推算,回收一吨 NCM811 正极材料理论上可以获得 3 万元左右收益。”业内人士以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为例,向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并直言回收产业尚有巨大的商业潜力有待挖掘。

谁生产谁负责,回收不再是一道选择题

从去年数据看,江苏动力电池回收率不低,但仔细分析来源,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目前,进入‘正规网点’的电池绝大部分来自于营运车辆,比如2015年前后上路的第一批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杨凯坦言,对于私人新能源车辆的处置,当前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做的只有“积极引导”,无法进行强制规定。

私人新能源车辆“退役电池”何去何从、如何监管,是难点也是重点。

南京一位新能源汽车4S店的负责人表示,“店里可以通过以旧换新或者购买二手车回收到动力电池,但前来主动要求电池回收的车主很少。”

相比个人车主,二手车商成为电池回收的第一道关。老袁是江苏一家做新能源二手车生意的车商,这两年,他收来的二手车整车车况虽不太好,但不少电池可以整包拆下来卖给做回收利用的厂家,他也坦言,“收电池”的这些厂家不乏小作坊,他并不过问对方是否有回收利用动力电池的相关资质,只看价格是否合适。

为引导动力电池行业规范化发展,2018年以来工信部先后发布三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告,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相继诞生且队伍日渐庞大,不过,截至目前进入工信部白名单的企业累计仅有45家。与“正规军”并存的,是更加面广量大的小作坊,全国市场上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多达4.06万家。

记者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等网络平台以新能源动力电池、废旧汽车电池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可以发现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帖子比比皆是,大多表示大量收购、重金求购、全国各地上门回收等。

“当前具有回收资质的,包括车企、动力电池制造商,以及相关电池的专业投资企业,他们回收到的电池会集中到省内具有资质的‘网点’进行统一处理,一方面处理过程环保、科学,另一方面电池信息也将被记录进国家数据库中,实现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杨凯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废旧动力电池流向小作坊,相关数据无法入库,无法跟踪到电池循环利用的“足迹”,更严重的是,其非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电解质将可能随意排放,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性极大。

“废旧动力电池流向小作坊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我们相信往后这种情况会逐渐转好。”江苏一家动力电池厂家技术总监对“流向”问题并不担忧,一方面他相信,小作坊“排污”不再是监管盲区,各地环保部门一定会加大排查力度,遏制苗头;另一方面,随着技术革新,当前厂商制造、设计的动力电池包工艺以及结构件更高精、复杂,一般的小作坊往往会因缺乏拆解能力,或因损耗费过大,而放弃这条难走的“财路”。

到底谁该为动力电池回收负责?实际上,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动力电池回收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进行明确规定,新能源车企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的动力电池厂商和回收公司也必须承担起配合协调的义务。政策传递的信号显而易见——谁生产,谁负责。

“动力电池回收,不是选择题,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等上下游产业的必答题,在不久的未来,如果我们没有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的能力,就会在国内竞争中‘出局’。”江苏某动力电池制造厂商技术总监告诉记者,当前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回收”业务,投厂建设、技术研发等投入资金已达到数千万元,企业正积极准备,争取申请到下一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资质。

新一轮行业洗牌来袭,唯凭渠道和技术才能胜出

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省的江苏从回收切入率先布局,着力构建覆盖面更广的回收体系。

“未来,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将覆盖全省13个市。”省工信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展示了一张“N+X”回收电池行动“路线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设“N”个大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站,具备收、贮、拆、重组等一体化支撑功能;将全省动力电池回收网点作为“X”纳入回收体系,运用“互联网+回收”等方式,将动锂离子类电池等全部纳入回收体系,全省退役电池应收尽收、就近回收、就近利用,逐步建立规范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体系。

只有算好“环保账”,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才能有“产业账”可算,这是江苏竭力推动“动力电池回收网点”最大的动因和动力。省工信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谈到,江苏动力电池产能几乎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生产制造者必须担起回收责任,如果回收不到,回收不当,那这每年‘退役’的几十万吨的动力电池,曾为区域作过多少产业贡献,未来就将为区域带来多少环保负担!”

随着换电模式、终身质保的推出,可以预见的是,国内退役动力电池会越来越向主机厂和电池厂集中,特别是电池厂。

4月18日,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EVOGO换电服务在厦门正式启动,之后将在全国陆续推开。电动汽车的换电系统是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配送站内对电动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这其中就包含最难解决的动力电池回收问题。随着车电分离,电池将成为与整车并列的资产,其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将创造出一个新的万亿市场。

有关专家指出,行业长期发展不能仅凭原材料涨价一时助阵。大潮退去后,新一轮行业洗牌必然来袭,拥有渠道和技术优势的回收企业将在竞争中胜出。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是电池回收的重要责任方之一,但以其为主体的回收模式存在规模限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业务经理邰扬建议,可以以“行业联盟”的模式进行回收,各企业可实现优势互补,也就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三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等有重要主体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回收组织,“在这一联盟中,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可提供电池并为新电池提供销路,汽车厂商可为废旧电池提供回收渠道,第三方回收企业则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实现动力电池的高效回收。”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项目需建设于化工用地,然而,化工用地项目建设要求投入不低于10亿元,且对亩均投入、亩均固定资产投入、亩均税收等都有不低的门槛要求。”吴涛也在采访中谈及现实问题,当前,地方政府对于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环保、能耗非常“敏感”,设立的“高门槛”让技术傍身但规模一般的企业“望而却步”。“期待相关部门针对项目环保、能耗指标制定更清晰的专项政策和标准,支持更多企业拥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这片‘新蓝海’。”

新闻介绍:

江苏省“退役”电池数量预计将达到一个“小高潮”:79万吨,到2030年还将翻一番,这已是不可等闲视之的数字。

责任编辑:储能wenyan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