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

开始拥挤的钒电池储能赛道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3-09-28 00:44:46

钒电池,堪称当前长时储能技术领域最火热的赛道。

资本的加持、越来越多玩家的进入,让尚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轨道的钒电池赛道开始显得有些拥挤。

大连融科、北京普能、上海电气这些老牌厂商为代表的先驱者;天府储能、星辰新能、国润储能等新生力量为代表的新势力。新老两股力量在技术与市场的竞争中,搅动着钒电池市场的一池春水。

1

先驱者

先驱者北京普能成立于2007年,这是中国第一家钒电池企业。

2009年,北京普能以215万美元低价收购加拿大VRB Power System,获得其各项技术、专利、商标、设备及核心技术团队。

据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北京普能目前的100%控股方为加拿大VRB能源有限公司。

目前,据公开消息,北京普能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已安装投运项目70多个,累计安全稳定运行接近100万个小时,总容量接近100MWh,处于开发阶段的项目总容量达到3GWh。

▲北京普能第三代兆瓦级储能系统标准模块化产品

北京普能拥有独特的低成本离子交换膜、长寿命电解液配方以及创新电堆设计,其目前的主打产品为第三代Gen 3 VRB-ESS储能系统。

在普能成立后的第二年,2008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孵化的大连融科成立,这是国内第二家钒电池公司。

大连融科依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技术支撑,历经多年发展,现已拥有覆盖钒电池技术创新、钒资源、关键材料、储能电池生产制造、系统集成、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运营能力。

2022年,由大连融科承建的全球最大液流电池储能电站一期工程100MW/400MWh项目投运,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标志着钒电池商业化应用迈上新台阶。

▲已投运的大连钒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2022年1月,大连融科完成A轮融资,同年12月,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2023年4月,又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在不到15个月的时间里,密集完成三轮超10亿融资。

2022年10月,安信证券公布了大连融科储能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预示着该公司正式开启冲击IPO之路,大连融科有望成为首个钒电池上市公司。

今年4月,大连融科发布全新标准电池模块产品TPower7,该产品额定功率500kW,容量可根据需求实现2—8小时的灵活配置,功率提升了四倍,更易于系统集成和规模放大,此外还创新了功率单元、储能单元“叠起来”上下摆放的设计,实现兆瓦级规模比上一代压缩了30%的占地面积,进一步节省工程造价。

老牌央企上海电气自2011年起开始组建液流电池储能研发团队,其钒电池的技术孵化自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

2019年,上海电气设立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启钒电池的独立产业化之路。

经过十余年技术沉淀和四年多的产业化进程,上海电气已成功研发5kW/25kW/32kW/65kW系列电堆,成功交付50余项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产能方面,上海电气位于安徽合肥的1GWh钒电池生产基地在2020年10月投产,预计于今年新增1GWh产能;在江苏盐城,正在进行第二期钒电池生产基地建设,产能为3GWh。

今年9月,上海电气储能宣布完成A轮4亿元融资,此前,该公司已经获得了一轮pre-A轮融资。

以普能、融科为代表的先驱者对钒电池的布局均超过十多年,在钒电池这种长时储能技术早期不太受关注的那段黯淡岁月里,他们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但这是“天时”决定的,近两年,长时储能技术的“天时”变了,热度陡然提升,在此背景下,先驱者们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2

新势力

但“天时”降临的同时,更多的玩家也开始蜂拥而入。以天府储能、星辰新能、国润储能为代表的新生力量快速崛起,打破了钒电池江湖的传统格局。

天府储能成立于2022年3月,西南交通大学先进储能技术实验室负责人曾义凯任首席科学家。

成立至今仅一年多时间,天府储能就推动钒电池电堆实现了一个量级的跨越。

2023年8月27日,天府储能正式推出新一代超高功率128kW钒电池电堆产品,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曾义凯此前在接受ESPlaza长时储能网专访时表示,“超高功率电堆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简化系统集成,推动钒电池系统进一步降本。采用128kW电堆,电堆本身每个千瓦的成本可降低2~3成,钒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成本可降低3~4成。”

星辰新能成立于2021年,业务已贯穿石煤钒矿、电解液、电堆核心组部件、电池整机、储能系统等全产业链。

2023年的短短几个月内,其先后建成长沙研发中心、发布大功率高效率电堆星辰1号、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在常州落成吉瓦级工厂,这一系列举动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星辰新能全球首个全自动化全钒液流工厂

在技术层面,星辰新能首席科学家为中南大学教授刘素琴,刘素琴拥有20余年储能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经历,从技术上解决了制约液流电池储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难题,对电解液配方与制备、双极板等电堆核心材料性能进行了全方位改进优化。

星辰新能目前的主打产品为STAR系统,包含S系列工商业一体化储能系统、M系列模块化储能系统、G系列分体式储能系统三大系列,使用年限可以达到25年,循环次数超过25000次,全生命周期无衰减。

国润储能成立于2020年6月,该公司的创始人孟青出生于1987年,年仅36岁,更是储能创业者当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之一。

国润储能的技术即来自于孟青,孟青是清华大学博士后,据称其早在2013年前后就开始了储能研究工作,在技术研发成熟后,孟青随即成立了国润储能。

2022年,国润储能完成超5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并于2023年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

国润储能目前形成了两大核心产品: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品和全氟离子膜,已建成年产100MW全钒液流电池智能化规模化生产线。

除了上述三家新势力厂商之外,钒电池的新玩家还有很多,大多数都成立于近三年,虽然他们的成立时间较短,但在资本的助力下,他们意图用两三年的时间走完先驱者们十多年走过的路。他们会成功吗?

3

战斗还未真正打响

从2007年至今,钒电池已经走过了16个春秋。

今天,钒电池的商业化初启,但战斗还未真正打响。

那些浸淫多年的先驱者,和那些新进入的新势力,当下的重点工作仍在上游钒矿资源的争夺上、在融资的吸收上、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在产品定位的设计上、在产能的扩张储备上、在技术降本的创新升级上。

先驱者们在行业打拼多年,无论是技术储备、产能建设、资源积累,市场布局等方面都相对完善,占据了一定的先机。

但新势力们也有自身的优势,由于成立时间较晚,钒电池的技术研发整体已经较为成熟,其可以以较低的代价获取技术储备,在资本的加持下,快速扩建产能,并实现更先进的智能化管理。

但钒电池本质上仍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即便这些新势力们多有技术大拿的支持和技术研发的积淀,但研发和技术的产业化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鸿沟,新势力们真的可以快速消化实战中的那些技术问题吗?至少在先驱者们看来,并不会那么容易,先驱者们会更倾向于,“这个世界没有白走的路”。

一个业内相对较为统一的认知是,长时储能技术的市场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爆发,这也意味着,真正的战斗预计将在2025年开始打响。


▲国内钒电池储能系统厂商汇总

据ESPlaza长时储能网统计,目前国内钒电池储能系统的生产企业已达20多家,而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长,这说明了钒电池的确是一个被普遍看好的潜力赛道,但也预示着未来市场竞争的激烈。

新闻介绍:

钒电池,堪称当前长时储能技术领域最火热的赛道。资本的加持、越来越多玩家的进入,让尚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轨道的钒电池赛道开始显得有些拥挤。大连融科、北京普能、上海电

责任编辑:liuyazhen

碳索储能网版权说明:

1.所有未标注来源为碳索储能网或碳索储能网整理的文章,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碳索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2. 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推荐新闻
back homepage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