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厂商
碳索储能网为您提供“电池厂商”相关内容,让您快速了解“电池厂商”最新资讯信息。关于“电池厂商”更多信息,可关注碳索储能网。

电池厂商

2023 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再创新高,截至三季度末,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突破 10GW,达到 12.3GW,同比暴增 925%。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国内储能市场的强劲发展态势。
储能产业 新能市场 长时储能 
当前锂电池终端需求的高景气度正顺畅传导至中游,磷酸铁锂有望成为率先迎来结构性高增速的材料环节。
磷酸铁锂 锂电池 锂电材料 
车企方面,广汽集团11月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已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于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固态电池 广汽集团 电解质 
近日,各大电池厂商陆续公布了2024年三季度“成绩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厂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亿纬锂能 储能业务 动力电池 
电池维修价格占车价的50%并不算夸张,2022年至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天价”维修的新闻络绎不绝。某品牌售价50万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换一个容量较小的动力电池,价格需要30万元;某海外品牌的纯电轿车,优惠之后裸车售价约20万元,换动力电池的报价居然超过50万元;不少国内入门级的纯电动汽车产品,换动力电池的价格也几乎等同于新车售价。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池产业 
又一家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的出海征程遭遇重挫。据《财新》报道,蜂巢能源已决定暂停投建其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项目,何时复工暂无时间表。
电池工厂 新能源 蜂巢能源 
10月21日晚间,锂业巨头盛新锂能公告,近日公司与中创新航、惠绒矿业签署了《锂产品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期截至2026年12月31日。盛新锂能强调,该协议的履行预计将会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盛新锂能 锂电池 动力电池 
碳索储能网获悉,2024 年 11 月 11 日,星源材质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 Senior Material (Europe) AB(欧洲星源)与大众集团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签订了《定点协议》。协议约定自 2025 年至 2032 年期间由欧洲星源向该客户供应湿法涂覆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若协议顺利履行,2025 - 2032 年期间预计将累计供货约 20.9 亿平方米湿法涂覆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
欧洲星源 大众集团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材料正在加速商业化应用。10月中旬,辉能科技在2024年巴黎车展上展出“100%硅负极”电池系统。根据德国莱茵实验室的数据,该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可将电量从5%充至60%,8.5分钟充至80%。该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21Wh/kg,预计年底最高可提升至355 Wh/kg。
负极材料 动力电池 锂电材料 
碳索储能网获悉,中国液态锂电池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世界第一,全世界 70% 以上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全球排名前 10 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占据 6 家。
锂电池 动力电池 正极材料 
在这个新能源时代的大潮中,每一个细微的波澜都可能预示着行业的巨变。而在这场变革中,奇瑞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近日,广州车展的盛况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而奇瑞的惊艳亮相,更是将这场车展推向了新的高潮。
固态电池 奇瑞 新能源 
得益于大圆柱产业链上下游共同配合的进步,我国46系全极耳大圆柱电池的量产正由2021年的“试产瓶颈”向2023年的“量产瓶颈”突破转换,工艺瓶颈也逐渐转向为效率与良率进一步提升上。如何提升电池一致性、焊接优率以及生产良率等成为业内企业重点关注的题。
大圆柱电池 锂电池 电池制造 
近日,阳光电源向业内公布了其对于第三代电芯的研判。阳光电源认为,第三代储能电芯产品的容量将确定为625Ah。
阳光电源 储能电芯 储能电站 
2024年接近尾声,在这一年,由于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不断下跌以及下游车企“价格战”向上传导,动力电池行业“内卷”持续升级,产能加速出清。
动力电池 碳酸锂 储能市场 
目前传统的液态锂电池性能已经迫近理论上限,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固态电池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被众多电池企业和车企视为下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其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固态电池 液态锂电池 电池厂商 
国轩高科海外布局持续推进,一天同时宣布两项投资计划:拟在斯洛伐克投资建设年产20GWh高性能锂电池及配套项目,以及拟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20GWh高性能锂电池及配套项目。
动力电池 国轩高科 锂电池 
今年前10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5%,达到约686.7GWh。其中,在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仍然占据六席。中国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SZ)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6.8%,“宁王”地位依旧稳固。
动力电池 电池装机量 韩国市场 
当高波动性的风光电站成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主力军”,储能成为了国内风能、光伏装机并网的“标配”。进而,在国内外新需求累加的当下,储能板块上市公司三季报集体报喜。

共识已经达成,超级产能过剩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锂电20年,波澜壮阔,跌宕成长。
如今我国已在全球动力与储能电池的多个核心供应链占据优势地位。比如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占全球总销量的56.9%;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比例达87%;正/负极材料出货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电解液出货量全球占比超85%,锂电隔膜占据全球超80%市场份额等等。
锂电 动力电池 电解液 
“储能锂电池市场正式进入0.5元/Wh时代。”近日,储能电池厂商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在一次公开会议上官宣了降价的消息,向本就不平静的市场投掷了一颗炸弹。
楚能宣布,到今年底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且该价格不受上游碳酸锂价格波动的影响。

被称为“家电届的苹果”,曾把吹风机一度卖到脱销的戴森公司,如今也要入局储能电池制造了。5月3日,戴森宣布将在新加坡建设一家新工厂,生产具有专利技术的戴森电池,并用于公司开发的新产品。
储能 动力电池 
纵观中国动力电池发展史,从行业追赶者到产业引领者,这既是一部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永不停歇的创新史。可以说,由创新所带来的新技术驱动是成功的关键——新技术推动行业持续降本增效,成本下行带来需求向上,销量增加反哺技术研发。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讲过:“伟大的将军们,是在茫茫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点燃,用微光照亮队伍前行。”

4月16日晚间,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离子电池落地奇瑞车型。在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产品一年半后,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产品终于迎来产品化。据悉,奇端将联合宁德时代推出电池品牌“ENER-Q”。双方还将就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M3P等多种构型电池展开合作,合作成果未来将应用在iCAR 03等量产车型中。

钠离子电池+储能 是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吗? 钠离子电池正在变得有信心,当各个车企、电池厂商因为上游原材料涨价和“抢”不到锂矿而焦虑的时候,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了。

新一轮产业残酷洗牌下,即便是强如宁德时代也难以逃脱 “失速” 困局。
据宁德时代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46.77亿元和311.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1%、77.05%,虽然仍保持增长趋势,但这是其近三年同期最低增速。
宁德时代 政策 储能 电池 
全球双碳风潮下,储能的崛起已是必然,但残酷的 “战争” 号角也已经吹响。
今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2030年储能市场规模将超过1TWh。
电化学储能 双碳 动力电池 
尽管业内争议声音不断,但锂电池储能电芯的容量在近两年越变越大。
2020年,主打长循环寿命的280Ah(安时)电池产品推向储能市场,迅速替代了原有规格成为储能电站应用的主流;随后300Ah+电芯成为新趋势,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二十余家国内电池厂商纷纷推出了300Ah+容量的储能电芯,逐渐推广普及。
储能电芯 锂电池 电网侧 
“储能锂电池市场正式进入0.5元/Wh时代。”近日,储能电池厂商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在一次公开会议上官宣了降价的消息,向本就不平静的市场投掷了一颗炸弹。楚能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