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负极
碳索储能网为您提供“硅基负极”相关内容,让您快速了解“硅基负极”最新资讯信息。关于“硅基负极”更多信息,可关注碳索储能网。

硅基负极

11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披露,华为公开了硅基负极材料的专利,名称为《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该专利主要解决了硅基材料因膨胀效应过大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低的问题,提高负极的循环稳定性。
固态电池 负极材料 电池循环 
10月30日下午,重庆金汇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金汇能”)的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在铜梁正式投产,进一步完善了铜梁新型储能电池一小时供应链圈,推动产业升级与集群发展
新型储能 储能电池 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材料正在加速商业化应用。10月中旬,辉能科技在2024年巴黎车展上展出“100%硅负极”电池系统。根据德国莱茵实验室的数据,该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可将电量从5%充至60%,8.5分钟充至80%。该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21Wh/kg,预计年底最高可提升至355 Wh/kg。
负极材料 动力电池 锂电材料 
碳索储能网获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第一批新能源车主正面临动力电池 8 年质保期将满的情况。然而,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车主的 “电池焦虑”,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新能源 动力电池 电池回收 
先进电池技术是推动设备智能化、能源清洁化、交通电动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1,2]。目前,我国依托液态锂离子电池,已构建了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但现有的锂离子电池采用了易燃的液态电解质,难以同时满足电动汽车、储能、电动航空、智能终端等行业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和低成本锂电池的迫切需求[3]。高比能、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的固态电池被全球公认为是取代现有锂离子电池的颠覆性技术之一[4,5]。近年来,固态电池材料研究热潮已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兴起,被视为先进电池材料的未来发
固态电池 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 
11月初,一个独立的储能项目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运行,首次向当地电网输送了电能。这一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并拥有长达4小时的储能时长,创下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领域全球容量之最。
独立储能 新型储能 磷酸铁锂 
“双碳”三年,改变正在发生“无论对企业还是从业者,双碳这三年的变化都太大了。”江苏载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载驰科技”)的创始人汪炜感慨道。载驰科技是一家生产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也是36氪与东方证券联合举办的首届“双碳星物种 · 可持续创新大赛”Top3企业。2017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除了学术界和行业内极少数龙头企业,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硅基负极”。随着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新能源成为当之无愧的风口,位于产业链偏上游的硅基负极材料也在创投圈受到关注,热度一路攀升。

固态电池是一种利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液态电解质以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的新技术。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可以解决“里程焦虑”。续航里程是新能源车发展早期的最大痛点之一,而能量密度是制约带电量和续航 里程的最关键因素。
固态电池 锂离子电池 液态电解液 
近日,山东孚日鸿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5 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获批公示 。这一项目总投资高达 9 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入,预示着其将在硅碳负极材料市场掀起巨大波澜。
负极材料 新能源汽车 储能市场 
5月16日,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龙头贝特瑞(835185)在深圳2023CIBF正式发布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探钠350及钠电正极材料贝钠-O3B。钠电产业化元年,贝特瑞“探钠350”硬炭材料率先发力贝特瑞中央研究院李子坤博士在发布会上介绍,“探钠350”材料比容量可达35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贝钠-O3B材料比容量可达145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将大幅提高钠电池的容量及循环寿命,并显著提高充电效率及极低温性能。

2023年以来,整个锂电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内卷严重,这导致了产品价格大跌、利润微薄或者亏损,行业也由此衍生出了一些显著的特征。
锂电 磷酸铁锂 电芯 
5月29日上午,湖南智电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下文简称“智电谷研究院”)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长沙市望城经开区举行,研究院计划以“1+N”模式在园区总投资50亿元,实现以蒙星纳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为代表的8个项目孵化落地。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新能源材料 
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正在酝酿一场革命。
去年,美国的阿贡实验室宣布已经将锂空气电池的循环次数提升到了1000次,这种电池的正极是空气,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4倍——1200Wh/kg,可以储存足够的能量为飞机提供动力。
电动汽车 锂空气电池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近期,众多头部企业密集申请相关专利。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今年1月,宁德时代公布了一项国际专利申请,专利名为“硅碳复合材料及包含其的负极极片”;亿纬锂能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硅基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锂电池 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 
“(全)固态电池(可能)将是一个‘炸雷’,一旦(量产)出来,我们当前很多产能马上就会成为巨大的‘包袱’。”今年1月初,在电池中国网举办的Li+学社活动上,一位行业人士如是说。
全固态电池 电池企业 电池技术 
2月18日,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投运活动采举行,浙江中宁硅业硅碳负极材料及高纯硅烷系列产品项目也于当日开工。
浙江中宁硅业硅碳负极材料及高纯硅烷系列产品项目位于浙江衢州,总投资52.8亿元,项目投用后将形成年产4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能力
负极材料 宁德时代 锂离子电池 
胜华新材拟设立子公司山东石大化学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锂电及绿色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23.7亿元。
胜华新材 锂电 绿色新材料 
图片来源:昱瓴新能源7月20日,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昱瓴新能源)对外宣布,7月16日,蚌埠市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怀远经济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公司签订了年产5万吨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拟定公司名称为昱瓴新能

图片来源:昱瓴新能源7月20日,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昱瓴新能源)对外宣布,7月16日,蚌埠市怀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怀远经济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公司签订了年产5万吨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拟定公司名称为昱瓴新能

近日,宏宇集团——兰州宏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万吨/年负极材料项目正式投产。

四川紫宸科技年产2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即将在四川邛崃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15亿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40亿元。
锂电项目 负极材料 投产 
“掺硅补锂”是一项重要的锂电池技术,代表着研发实力和资金实力,也能够解决电动汽车核心焦虑。

2月17日,华盛联赢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高新区开工。
项目与2022年签约,总投资12.6亿元,预计年产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20万吨,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和长期循环性能,有力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
锂电材料 负极材料 锂电池 
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正在酝酿一场革命。  去年,美国的阿贡实验室宣布已经将锂空气电池的循环次数提升到了1000次,这种电池的正极是空气,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4倍&
能量密度 锂电池 锂空气电池 
动力电池赛道前景广阔,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各路资本涌入,譬如科技巨头小米。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安徽新宸新材料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344.54万人民币增至约1512.61万人

特斯拉从18650到21700再到4680大圆柱电池,能否引领下一代电池创新方向?圆柱电池工艺成熟,PACK成本低,电池良率以及成组一致性较高;由于电池组散热面积大,其散热性能优于方型电池,但后期依然要面对成组后散热设计难度大、能量密度低等问题,因此在国内方形电池为主的市场中渗透率不高。

近日,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生产商格龙新材料科技(GruEnergy)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将加速公司硅基材料的生产和产品导入。 据悉,本轮融资由星航资本领投,五源资本、百度风投、毅园资本跟投。

近期,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价格再次小幅下探。截至2024年1月8日,低中高端人造石墨均报价为1.63万元/吨、2.55万元/吨、4.75万元/吨。
锂电 负极材料 价格